我的偶像叫海娃
胡红一
在中原乡下读小学的时候,孩儿们一旦犯了要紧的错误,会被老师和家长“混合双打”的,消除委屈的最好方式只有一样,抓顶破帽子扣头上冒充小八路,腰间捆根破麻绳就是武装带,再手持自制红缨枪牵上自家大绵羊,村口找一棵假想中的“消息树”,即兴扮演电影《鸡毛信》中智斗日本鬼子兵的小海娃。甭管是见了谁,只要打此经过都要挺身挡住,拿腔拿调地盘问来历查看路条儿。台词说的那叫一个萝卜就酒嘎嘣脆,早把小学课文海娃故事背得滚瓜烂熟了。
哪个海娃?就是广西籍作家华山笔下的少年海娃呀,他可是我们那个年代最早的榜样和最当红的偶像。广大中小学生不光是打心眼里崇拜,还瞅准一切时机去模仿他,不相信的话可以举例为证。在知道海娃之前,家长指使孩子们去放羊,因为耽误了撒欢儿玩耍,大家往往不太乐意,嘴巴噘得能拴一头驴。等学过课本看过电影《鸡毛信》之后,小伙伴不仅怀揣烤红薯抢着去放羊,还时不时在想象中遭遇“扫荡小鬼子”,模仿海娃掀开羊尾巴盖子藏各种“鸡毛信”,为此常被不堪骚扰的大绵羊踢一个嘴啃泥。
紧跟海娃之后,在小人书和电影中又接连出现不少小英雄:智斗鬼子的小雨来、将敌人引进我军地雷阵的王二小、协助八路军消灭侵略者的小兵张嘎、暴风雪中用生命保护羊群的草原小姐妹……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海娃这个一直陪伴激励我们成长的头号偶像,渐渐远离视野直至淡忘消失了。
在没有海娃的岁月里,充斥少年儿童世界的关键词,不知不觉间已从“阳光”“勇敢”“向上”蜕变成“粉丝”“妈宝”“娘炮”,过去陪伴激励孩子们成长的英雄形象,悄然变质为被资本操纵的敛财偶像,那些拼命追星的忠粉早已沦为被收割的“韭菜”,然而自己还在亢奋追捧浑然不觉……面对娱乐乱象,不禁忧心如焚,自家也有刚升中学的孩子,正在或多或少地经受着此类困惑和影响,想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念吧,却不能苍白无力地讲大道理喊口号,担心无法真正打动说服他们,却又引起青春期逆反。
幸遇举国上下喜迎建党百年,接到献礼木偶剧创作任务的刹那之间,眼前便天雷地火般勾勒出久违的海娃形象,更何况广西就是小英雄形象缔造者华山老师的故乡。去年的12月24日,如有神助般一气呵成写完木偶剧《鸡毛信》的故事梗概和分场提纲,得到上级认可肯定之后,以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和责任心投入到编剧和总导演工作,从剧本的一度创作到舞台的二度呈现,如愿找到以杖头穿戴木偶为形象载体,将红色经典《鸡毛信》搬上舞台的最适合表现形式,凭借现在和过去“隔代海娃”穿越时空的并肩接力,终将当年对小英雄的倾心渴慕和顶礼膜拜,塑造成“好玩好耍好难忘、有泪有笑有回味”的戏剧形象,最终凝练成一句话的主题:克服困难,不懈努力,把人生中最重要的鸡毛信送出去。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崇德尚艺必将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我期待用更多优秀的作品凝聚力量、传递温暖,让“海娃”等英雄形象扎根在更多观众的心底。
新闻推荐
潘增泉昨晚,在陕西全运会女子水球比赛中,作为奥运联合水球队的主力队员,广西籍选手牛冠男收获了自己的首枚全运会金牌。这枚...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