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人文交流更紧密 民心相通如一家

广西日报 2021-09-04 06:56 大字

数据来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 制图:林倍仪 扫描二维码,阅读《中国东盟对话30周年/数说亮点·述说收获》更多内容。

中国东盟对话30周年数说亮点·述说收获10

数说亮点

2016年至今,

广西各出版单位面向东盟国家输出图书版权达600多种;

广西共组织10余个艺术团分赴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开展“海外欢乐春节”活动

2013年至今,广西面向东盟国家译制中国影视剧逾千集

数据来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制图:林倍仪

述说收获

(讲述人: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研究者、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

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召开,老挝第三次出任东博会主题国。回忆我们“中国—东南亚铜鼓”研究项目首部著作《中国—东南亚铜鼓·老挝卷》出炉时,那种丰收喜悦之情记忆犹新。

古老的铜鼓,是中国和东南亚共同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和东南亚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时至今日,铜鼓依然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流传,同样见证着新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学者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2012年,我们研究中心与广西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划和实施了“中国—东南亚铜鼓”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在2017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成为首个对中国—东南亚铜鼓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项目。

从2013年起,我们项目团队深入东南亚各国,与当地官方机构、学术机构等学者们共同开展铜鼓调查研究。铜鼓多散落于乡野民间,一些国家交通不太便利。顶烈日、冒风雨,跋山涉水、出海远行……东南亚的土地上,留下我们深深的足迹。记得我们坐着摇摇晃晃的船只遍访印度尼西亚小岛,还在缅甸乡间遭遇多年不遇的洪涝灾情……有一回,我们要赶赴印尼一个小岛,乘船需要一两个小时。当时天气酷热、海浪涌起,一冷一热的我突然两眼昏花、上吐下泻,当地学者赶忙拿出备用药,并临时改道送我去治疗。身体恢复后,我们来到岛上一个部落调研。得知我们来了解当地铜鼓文化,老百姓饶有兴致地展示部落原生态的铜鼓仪式。他们穿戴起传统部落服饰,伴着铜鼓“咚咚”的响声,哼起歌谣跳起舞……原汁原味的铜鼓仪式,与我们的一些铜鼓民俗有相似之处,都蕴涵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聆听铜鼓敲出的乐章,大家一起和着节拍,让人感觉穿越千年的铜鼓,跨越万水千山依然情牵一脉。此时此刻,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因为铜鼓,感觉到心心相通……

光阴几载,我们深入中国和东南亚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和印尼等国家相关民族地区,开展广泛的田野调查,收获了大量珍贵资料。2016年,项目首部《中国—东南亚铜鼓·老挝卷》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项对老挝铜鼓文化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版权成功输出老挝,是我国出版机构与老挝签订的第一个图书版权协议。老挝有关部门对我们这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书籍获得老挝领导人关注与好评,并作为一件珍贵礼物赠送给其他国家。此后,项目的一系列著作相继出版。

如今,我们将中国—东南亚铜鼓的基础研究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梳理、整合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资源,探究资源数字化的方法路径,形成基于数字化技术传播、服务的技术标准、平台和数据中心。东南亚学者对我们的研究进展点赞:“没想到你们的研究这么深入与开阔,为我们共有的文化瑰宝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些年来,我在调研中深切感受到,铜鼓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我们与东南亚学者倾注心力挖掘共同的文化瑰宝,将为我们民心相通积淀丰厚的养分,也感受到根深叶茂的铜鼓文化,正诠释着中国和东南亚文明源远流长的交流互鉴……随着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化,我相信,铜鼓文化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之路上将绽放更大光彩。

(本报记者林雪娜/采写)

新闻推荐

万泰隆国庆大促优惠提前享

日前,万泰隆家居建材广场开启国庆优惠提前享活动,家居建材30大品类周周有特价,周末营业时间延长至21:00。据介绍,活动期间,顾客...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