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南宁市文化场馆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样活动 读者体验古代“刷版”馆长讲解少数民族文化 本报记者 陈蕾

南宁晚报 2021-06-13 05:07 大字

?小读者在广西图书馆体验雕版印刷 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

漫漫岁月,总有一些历史记忆在传承中沉淀,迸发出新的生命力。6月12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宁市内部分文化场馆透过现场展示及线上活动,带领读者和观众穿梭于历史长河,品味时间的佳酿。

读者变身古代“刷版工”

雕版印刷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广西图书馆,读者们正现场体验雕版印刷工艺的每一个流程。

研墨、刷墨、覆纸、刷染,各个步骤看似简单,但要印出清晰、均匀的画面还真不容易,需要考验大家的耐心和细心。

广西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黄玉杏老师一边手把手指导,一边传授窍门:“刷版时先将少量墨均匀刷在雕版的凸出部分,盖上生熟宣纸,再用趟子打圆施压,最后双手轻轻掀起宣纸,就能印出雕版上精美的内容。”

为了让读者有机会触摸到蕴含浓郁地方元素的雕版,本次体验活动除了提供孩童莲下戏鲤的《福运连连》雕版,还有反映老南宁人取用双孖井水幸福生活图景的《双孖井》雕版,有契合端午赛龙舟习俗的《羽人竞舟》雕版,以及广西图书馆为建党100周年特别制作的《入党誓词》雕版。读者们在体验古老而珍贵的传统技艺的同时,更拥有了一份别具特色、与时俱进的自制雕版印刷品。

馆长讲解少数民族文化

被古人称为“荡涤之声”的竹笛、壮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马骨胡、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独弦琴……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以民族乐器为主的音乐会令观众沉醉其中,不同音色和特点的民族乐器回荡在场馆之中,时而似行云流水,时而似万马奔腾。

“我很早就知道南宁有个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一直想来看看。”张阿姨来自重庆,趁着来南宁探望女儿的机会规划了南宁游的行程,第一站就是民博。张阿姨高兴地说,没想来民博参观遇到了特殊的节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感受也更深了。

当天,民博还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线首期专题短视频《民族志·馆长说》,由民博馆长梁志敏担任主讲嘉宾,讲述广西独具特色的干栏建筑。据悉,今后民博还将不定期推出《民族志·馆长说》,介绍广西精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微课堂解锁器乐之旅

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丰富多样,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各族人民智慧、想象力以及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12日,广西博物馆“瓯骆学堂”微课堂解锁了一共五期的“八桂器乐之旅”。

第一期微课堂向大家推荐了壮族擦奏类弦鸣乐器——壮族七弦琴。该琴又叫瓦琴、梧桐琴,壮语里叫做“趁垠”,就是七弦琴的意思。据目前的资料记载,壮族七弦琴被世人所知,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到东兰考察,在长江乡采访了一位七弦琴艺人,这才有了第一篇关于壮族七弦琴的书面材料。

除了向大家推荐独特的少数民族乐器,广西博物馆的老师们还于6月11日带着“文物映耀百年路童心礼赞新时代”主题活动,走进南宁市中山路小学和民乐路小学,为大家讲述有趣的非遗主题课,并一同参与趣味十足的传统文化趣味游园,让两所学校的300余名师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恢弘灿烂与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今年第4号台风“小熊”生成 广西沿海风暴潮蓝色预警

今年第4号台风“小熊”于今天16时在北部湾生成。16时台风“小熊”(热带风暴级)已穿过海南岛,移入北部湾海面,并逐渐趋向越南...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