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数字乡村看田东

广西日报 2021-06-11 07:14 大字

本报记者韦继川通讯员周章师

普惠金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幅降低了基层服务成本,也实现了“双赢”;

患者的管理、随访、服务、救治,通过全智能化大数据平台统一实现;

安置小区的治安、居民诉求和办事等,可以通过平台得到处置或及时反馈......

日前,记者在2018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的田东,发现随着数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我们是农村金融改革最大受益者之一,全村迅速发展成为百色市的重要蔬菜基地,仅此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1.9万元。”该县平马镇四平村村委主任告诉记者。据了解,2016年起,该县以“农金村办”为根本,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升级。去年利用建立的广西第一个信用信息中心平台优势,改变了人工采集信用信息的传统模式,创新推行信用采集动态管理,与扶贫信息系统、“六合一”农户信用信息系统融合运行,实现群众自主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和自助增信,不但大幅节省了信用采集成本,也提升了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这些创新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不断向村、屯、户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县投入2265多万元引进全国首创的“智慧村医”健康扶贫智能化工程,构筑起县域人群健康大数据。“推行基层互联网诊疗模式,逐步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县卫键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县将所有脱贫户患大病、慢病、精神病等信息全部纳入“智慧村医”全智能化信息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统一随访、统一服务、统一救治,进一步整合县乡村医疗资源,压实家庭签约医生责任,让贫困户少跑腿。

3年间,该县利用“智慧村医”全智能化信息大数据平台功能,先后建成2家二级医院、13家乡镇卫生院、157个村级卫生室的管控演示中心、管理服务体验馆、远程问诊平台、智慧小屋等,并配套建设了63个移动物联视频屋,集“日常健康监测、中医干预治疗、远程双向问诊、村医智能监控”等为一体的多层级、全链条、移动化、可视化、物联化、网络化的“县—乡—村”三级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可初步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向“远程就医”服务,满足群众“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的要求,逐步构筑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序促进县域分级诊疗的现代医疗服务大格局,切实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截至目前,通过“智慧村医”平台录入的健康大数据达10.6万条,群众获得医疗监测服务达22.24万次,开展双向问诊转诊2082人次。

此外,该县还建立推行“互联网+智慧医保”,全县23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安装了医保智能审核事后监控公示系统。实行医保经办业务“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等非接触“不见面”办理方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让基层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智慧医保服务。

“我们住在这里很有安全感,社区治理状况让人满意。”近日,记者来到该县林逢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采访时,居民纷纷点赞社区采取的“互联网+智慧治理”方式。

据了解,田东县城周边共有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1.3万多人。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安得下,该县创新安置社区管理,建立28个楼栋网格微信群和3个“为村微信服务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居民有需求,通过手机微信群反映或咨询,即可得到答复或帮助。

“去年以来,全县5个移民安置社区统筹132人,划分12个网格,开展网格服务管理,开通广西综治信息系统电脑短账号5个、综治E通手机账号20个,录入基础信息1.4万多条,录入登记网格事件312条,处理312条,接待服务群众1.2万多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8起。”县委政法委分管领导说。

新闻推荐

小康里的“科技味” 朗读: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从曾经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是家里的“四大件”,到如今的智能高清电视、智能空调和扫地机...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