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听唱新翻杨柳枝 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创作概述

广西日报 2021-06-09 10:18 大字

常剑钧

60多年前,舞台剧《刘三姐》和后来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人人传诵,让广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名片,使之成为几代观众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2019年初,我们接到了创作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的任务,致敬经典的崇高感、传承经典的责任感,伴随着诸多难以言说的困惑、迷惘,一起向我们涌来,一时竟无从下手。经数次深入生活,认真重温经典,反复聆听意见,才逐渐树立信心,找到感觉。数易其稿,终于将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搬上了舞台,接受当下观众的检验。两年多的艰辛创作历程,使我们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首先,是找出新老《刘三姐》的同与不同,确立《新刘三姐》的创作主旨。《刘三姐》是八桂歌墟文化的千年积淀和必然迸发,艺术地融汇了这方土地以歌传情的精髓,准确地呈现了世代壮家儿女的生命状态和心灵呐喊;而《新刘三姐》则是新时代新语境下的全新创作,塑造的是建设美丽壮乡、追寻幸福生活的新一代壮家唱歌人。同是以歌传情、同是桂柳方言、同是四句七字头山歌,同是比兴、借物发端,但歌声传达的内容却迥然不同。《刘三姐》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她的戏剧冲突主线是底层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的斗争,在那里,山歌是匕首、是投枪、是智慧的嘲讽、辛辣的揭露和无畏的反抗,当然,也有爱情的忠贞和缠绵。在《新刘三姐》中,她表现的是当代新的矛盾与情感冲突,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和现实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这里,山歌是疗伤的妙药、是旱地的清泉、是驱散阴霾的阳光、是拂去烦躁的轻风、是鞭策的鼓声、是劝慰的柔情……

其次,是故事与人物的截然不同。同是壮家唱歌人、同得千年山歌之真传,刘三姐以山歌战胜对手、追寻爱情;姐美以山歌重诺劝友、呼唤灵魂;刘三姐飘飘欲仙,可敬而不可近;姐美集传统与当代女性美德于一身,犹如邻家阿妹就在身边。

既然以“新刘三姐”冠名,就不是老瓶装新酒,而必然有意蕴的内在勾连。即山歌作为这方水土的根与魂,与世代壮家儿女千年不变的生命维系,“任它沧海变桑田,总有不变立人间”。刘三姐音乐形象的大幅度传承,既能唤起老观众的亲切感,又能赢得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认同感,一年多来的舞台演出实践,亦印证了这一点。

唱词的创作,是《新刘三姐》成败的关键。剧中的山歌,是故事的载体、是冲突的激化、是情感的抒发,壮族山歌的独特比兴,是《新刘三姐》唱词创作的刻意追求。它不但要体现壮族传统山歌的独特韵味,还承载着推进剧情、激化矛盾、揭示人物内心、雕琢人物形象、升华主题意蕴的功能。目前看来,虽初步达到目的,尚须努力完善,进一步夯实戏剧冲突的基础,使其更为真实、可信、感人。对剧中男一号阿朗的离乡、返乡等情节再作推敲。密针线、去枝蔓,强化人物个性的雕琢,尤其是姐美的人物动作线,精确把控,使其更具个性光彩。进一步打磨唱词,使其更为生动传神,力争让部分唱段能为观众传唱。

博大精深的刘三姐文化,为八桂的舞台艺术创作展示着无限可能和美好前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观众的反馈,潜心修改、补齐短板,全力磨砺雕琢,攀登艺术高峰,为传承、弘扬刘三姐文化竭尽绵薄之力。

(作者系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编剧)

新闻推荐

今年广西近40.05万人参加高考统考,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高考明日开启 加油,少年!

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通讯员杨金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今年广西高考考生规模...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