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他们似灯塔,指引生命走出迷航

南国今报 2021-05-12 13:52 大字

传染病区的护士,每天重装上岗,脸上被口罩勒出一道道痕印,发际线也因戴防护圆帽变得越来越高了。 今报记者 韦黎 摄 广西龙潭医院结核科四病区的护士要进到病房,必经六道门。(受访单位供图)

今报记者韦黎

如苔米,花开无声;若烛光,寂静闪耀;像红日,投射健康的霞光;似灯塔,阻止生命的迷航。岁月如歌,他们砥砺前行;风雨兼程,他们不辱使命。

1

发际线升高无悔

防治传染病不言败

4月28日上午,在广西龙潭医院结核科四病区,副护士长李丽媛和护士农荟肖刚参加完一位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患者的抢救,她们欣慰地告诉记者,他们对这名年逾半百的患者的抢救很成功。

四病区收治的多是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患者,因为患者的身体不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还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等常见的抗结核药产生了耐药性,而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治疗较为困难。

李丽媛在该院结核科四病区工作了10余年,而农荟肖工作不足两年,她大学毕业就进入了四病区。虽然工龄不同,两人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的发际线越来越高了。

李丽媛和农荟肖每天的工作都从戴口罩和圆帽开始。农荟肖说:“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工作时我们必须戴上N95口罩和一次性圆帽。每天戴着这些装备工作,脸上天天都有压痕,头发经常是湿的。因为帽子整天勒着头皮,发际线就越来越高了。”

身为病区的副护士长,李丽媛当然知道护士每天戴N95口罩和圆帽的辛苦,但她深谙只有每个人都保护好自己,大家才安全。所以每天上班前,李丽媛都会叮嘱护士们做好防护,同时,她还会用手指按压护士们已经戴好的口罩,检查边缘是否漏气。

四病区的护士从办公室进病房为患者做护理,要先后进入缓冲区、半污染区等。正式见到患者前,她们要经过6道门,而且,须关上一道门后,才能打开另一道门,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鉴于护理的患者较为特殊,出门上班前,护士们的家人经常习惯性地叮嘱她们要保护好自己。

对她们而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打电话通知患者到医院复查被拒时,护士通常会对患者进行耐多药肺结核病知识的宣教。一些患者排斥护士的宣教,甚至呵斥护士,有的甚至说护士在“诅咒”他们,李丽媛就曾经多次被患者在电话里呵斥。回想这些往事,她有时也感到很委屈。

但是李丽媛从不言败,她建了一个医患交流群,群名就叫“永不言败”。她深谙肺结核疾病的传染性,“患者因为不好好治疗、不注意生活细节而把疾病传染给身边的人,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很心痛。所以无论多么困难,有多少委屈,我们都会坚持做好宣教,以免更多的人遭受疾病侵害。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们必须尽力让这道微光照得更远,照向更多人。”

2

贴心关爱让患者走出阴霾

4月底,小茜(化名)前往广西龙潭医院感染科二病区取药,她特地带上家里种的水果,送给多年来一直关怀她的护士长龚世江。谈起这名艾滋病患者,龚世江很感慨,但更多的是喜悦。

小茜19岁那年被确诊感染HIV病毒。花样年华患这样的病,而且就诊时的病情已非常严重,小茜觉得自己的世界坍塌了。那年,龚世江才20多岁。但她深知,如果不全力让小茜树起信心,帮助她战胜疾病,她的人生可能就此毁掉。此后的16年里,龚世江和同事不仅在护理上给小茜最好的服务,还耐心地开导她。后来,小茜结婚了,还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她的人生照进了阳光。

“很多人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才知道N95口罩,这个口罩我们工作时都要戴,我们的标配还有圆帽和医用橡胶手套。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时,为了安全防护,我们还要戴两层手套。夏天脱手套时,双手已经被捂得发白,手套里都是水。”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护士长郭晓晓常年为艾滋病患者服务,装备的沉重增加了她们的工作负担,但她们从没有抱怨。

很多艾滋病患者会自卑,有些还会自残,有的患者甚至被亲友们戴有色眼镜看待,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工作中,郭晓晓除了给患者做治疗、护理,她还和患者拉家常、谈心事,让患者敞开心扉,配合治疗。每当患者走出沮丧的阴霾,开始配合治疗,郭晓晓的职业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们曾护理过一名7岁大的男孩,孩子父母双亡,当时由亲戚抚养,虽然已经入院几天,他却一言不发,护士问问题时,他只是点头或摇头,眼神里透出无助与不安。面对这样一名艾滋病患儿,我们很心疼。科室的护士们像妈妈一样,把对自家孩子一般的爱给了这名患儿。”

那年“六一”儿童节,郭晓晓和同事自掏腰包筹款给患儿买了节日礼物。孩子把礼物抱在怀里,开口说了入院8天以来的第一句话:“谢谢。”出院时,患儿已对护士们非常不舍。临别前,他对每天给他加油鼓劲的护士们说:“护士阿姨,我会加油的。”白衣天使们的良苦用心,孩子感受到了。

郭晓晓说,刚调到感染性疾病科为艾滋病患者服务时,她和家人也曾有过担忧,“但是每次看到患者被疾病折磨,看到旁人对他们投去异样的目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不忍离去,这个岗位需要我。”

3

精神科护士得“多三点”

今年是覃正斌在广西脑科医院做护士的第12个年头。12年来,他一直工作在精神科一线。他说,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除了打针、发药等基本的护理技能和医学知识外,精神科护士相比综合科护士还要“多三点”,即:眼睛多利一点、嘴巴多动一点、心理知识多丰富一点。

对于精神科护士来说,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缺一不可。对他们的考验,从接患者入院的时候就开始了。

有一次,覃正斌和两个同事一同前往某个村屯接一名患者回院治疗。进到患者居住的房间内,细心观察的他一眼就看到了摆在墙边的十几把利器,“当时我汗毛就竖起来了,心也揪了起来了!”回想那个画面,覃正斌至今仍心有余悸,“患者有被害妄想,放刀在房间里可能出于自卫,必须妥善处置。”

医生坐到患者身旁耐心地和他交流,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覃正斌则蹲下身子,从身后把利器一把把地递给站在门边的同事。两人忙了十几分钟才把所有的利器搬出屋外,保证了患者和在场医护人员的安全。

“患者入院后的头两天是观察、评估的关键期。”覃正斌说,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行,利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存在伤人或自伤等隐患,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

住院期间,精神科患者受病情影响,容易出现过激言行。广西脑科医院从2014年起就组建了防暴技术小组,并定期对护士进行防暴力培训、开展防暴安全演练等,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避免发生患者伤人及自伤事件。“一旦遇到险情,作为男人,男护士都会挡在女护士的前面。”

在病区,护士和患者朝夕相处,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才有利于治疗的展开。“精神障碍患者对自己的病是不自知的,尊重、平等、关爱他们是获得信任的基础。”在治疗的过程中,覃正斌和一些患者成了朋友。“精神科护士跟综合科护士确实不太一样,但我们对待患者的心是一样的,这就是人文关怀。”

覃正斌说:“据报道,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隐瞒病情的家庭达到80%以上。病耻感在很大程度上给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康复治疗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希望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能多些宽容与支持,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新闻推荐

三环陶瓷亮相首届消博会 新产品“喜上辛夷”广受好评

三环集团在消博会上的展品受欢迎本报讯(记者周立华通讯员郑辉)昨日,在海南举行的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