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漂”在宋瓷古都景德镇进坑村的年轻人

澎湃新闻 2021-05-05 06:28 大字

易梦寻拍摄工作现场。? 受访者提供

易梦寻拍摄工作现场。 受访者提供

易梦寻在自己改造的房间里弹电子钢琴。受访者提供

易梦寻在自己改造的房间里弹电子钢琴。受访者提供

95后易梦寻决定辞掉北京的工作来到景德镇进坑村做自媒体。

湘湖镇进坑村所在的浮梁县被称为“瓷都东大门”,位于景德镇市东郊,距离景婺黄高速景德镇东收费站仅6公里,村内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与一般乡村不同,进坑村曾是宋代最优质的瓷石出产地,被誉为“瓷都摇篮”。易梦寻自己改造的房间里。受访者提供

易梦寻自己改造的房间里。受访者提供

与易梦寻一样,为了追寻陶瓷梦想来到景德镇并长居进坑村,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有的年轻创客将陶瓷艺术和民宿结合,有的陶瓷艺术家在进坑开起了工作室,为外来游客和陶艺初学者提供学习陶瓷艺术的平台。

进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文华告诉澎湃新闻,近两年,进坑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吸引了不少年轻创客进村创业。目前进坑村有10多个创客在村里租房定居创业,成为这里的常驻“村民”。此外,2019年进坑村年接待游客已经达到10万人次。

这些追寻“陶瓷梦”的年轻人身后,一座拥有千年瓷文化历史的乡村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漂”在进坑

为了迎接4月30日即将到来的全省瓷都文旅形象大使的比赛,易梦寻已经连续一周每天早上7点半从进坑村出发到景德镇市,排练到晚上9点才休息。

自媒体视频账号“梦寻记”最近一次的更新还停留在元宵节。在这期视频里,易梦寻为网友介绍了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北安村当地特色的食物——肉年糕。视频里易梦寻身穿一袭深绿色绣花旗袍,从最初的步骤泡制糯米开始,向网友娓娓道来整个肉年糕的制作过程。

尽管每期视频只有2至3分钟时间,但镜头后的制作周期却经常在两到三周。“从找选题再到拍摄、剪辑、配音,所有的工作目前都是我们自己制作。”为了保持镜头下的画面看起来完美,易梦寻说,有时经常一天只重复拍摄一个镜头。当地匠人开窑现场。

当地匠人开窑现场。

这种对于“美感”的追求基本贯穿在易梦寻目前拍摄的12期视频里。在自媒体账号“梦寻记”发布的视频中,景德镇浮梁县的碱水粑、用进坑泥烧制成的杯子、莲花白瓷锅……这些出自景德镇浮梁县当地特色的文化特色产物,成为易梦寻主要拍摄的主题,她希望能够结合短视频的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镇的文化魅力。

今年26岁的易梦寻来自河南信阳,2017年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广东电视台驻北京栏目组、央视中国品牌影响力栏目担任主持人、制片职务。

回忆起此前在北京工作的两年多生活,易梦寻笑称,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头,她对这样的生活并不向往。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口中听到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便深受触动。在朋友的描述里,景德镇是一座拥有千年瓷文化的城市,曾经辉煌而如今却稍显落寞,“我非常触动,希望能够用自媒体的优势为陶瓷文化做点什么”。

2020年,易梦寻辞掉央视的工作,和男友一起来到进坑村,成为一名“景漂”。进坑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很快决定在当地签下一处民居。两个月的时间,她和男友自己动手改造旧村房,客厅打造成集接待和办公为一体的工作空间,此外还开辟一个可以进行小型拉胚、制瓷的现场。

在进坑村生活近一年,易梦寻说,“反倒没有在漂泊的感觉,因为这边生活成本较低、环境优美”。

来自湖南的80后晓燕是进坑村最早的“创客”之一。2013年,晓燕选择从上海一家媒体辞职,来到景德镇开始学做陶瓷。在晓燕眼中,景德镇除了陶瓷之外,最大的魅力在于人。

“景德镇的人跟瓷器一样,非常有包容性。”与在上海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不同,晓燕认为,来景德镇选择“景漂”的年轻人大多毕业于八大美院,艺术气息浓厚,“大家多少有一点情怀和理想,希望在陶瓷艺术上做更多的可能性。”

2014年,学习了一年制瓷技术的晓燕来到进坑村准备筹备自己的工作室。彼时,进坑村没有一个外来户,“完全是纯自然村,当地的民居建在山的周边,村里的路和溪水非常干净。”房屋租金便宜且距离市区仅10多分钟的车程,晓燕很快决定在进坑租下一处老房子和柴窑,最初计划开始做柴窑工作室,烧造瓷器。进坑村风貌。

进坑村风貌。

魅力进坑

4月25日清晨,细雨蒙蒙。走进进坑村,这里三面环山,昌江支流小南河绕村而过,山谷两侧,村舍星星点点,当地村民正在农田里采摘当季新鲜的蔬菜。

在村民的心中,进坑原来是一个“进到坑里的地方。”有“景漂”年轻人在采访时笑称,“进坑就是坑!”不少当地村民对“进坑”的姓名耿耿于怀。从原先“环境卫生全镇兜底”的乡村到如今门前屋后皆是绿水青山、青山绿野尽在眼前的现代乡村,进坑村的发展离不开学者黄薇的努力。

进坑村的村民亲切的将黄薇称之为“名誉村长”。走在进坑的田间道路上,前来探访古瓷文化的游客或陶瓷爱好者,都会提到“要更好的了解进坑,得找时间约黄薇聊。”黄薇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的教师,2014年在进坑村创办了一家民办非盈利机构“东郊学堂”,旨在探索陶瓷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让陶瓷文化遗产活起来。如今黄薇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回忆起与进坑的相遇,黄薇曾说“遇见进坑,则遇见了我心目中的景德镇。”

2014年6月12日,黄薇刚从英国回来,学生告诉她,有一个地方叫进坑。提起“进坑”,黄薇想起了文献上的记载。宋代蒋祈《陶记》记载“进坑石泥,制之精巧,湖坑、岭背、界田所产已为次矣。”黄薇意识到,进坑是宋代最好的瓷土矿产地。

来到进坑后,黄薇站在村口的大樟树下,眼前有农民在耕田,她问村民,“什么地方有古矿区?瓷石矿在哪里?”但当地老百姓并不知道。实际上,在黄薇眼里,进坑到处都是窑址,“鸭子走路的地方都是窑址。”黄薇说,初来进坑考察时,当地村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想在山脚下全部盖房子,做一个陶艺村。有的村民听闻黄薇是“大学者”,要打造进坑,便问黄薇,“能不能把进坑改为金坑?进坑的名字让人听了不好。”面对村民朴实的反应,黄薇哭笑不得。

经过黄薇和黄清华夫妇的考古调查,进坑村拥有古矿坑5个、古窑址15个、古水碓16个,以及6公里长的千年瓷石古道。2014年至2017年,三年时间里,黄薇依托当地政府建立了进坑村村史馆。在进坑村,很多村民都会津津乐道地向外来游客介绍。进坑村村史馆。?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图

进坑村村史馆。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图

进坑村村史馆坐落在一个颇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内。馆内记载了进坑作为“瓷都摇篮”与瓷石千年的渊源。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品质优良,宋真宗以皇帝年号置“景德镇”,沿用至今,故景德镇成名于宋代而得名于青白瓷。没有优质的瓷石,景德镇不可能在宋代烧造出精美的青白瓷,更不会有获封皇帝年号的可能。作为宋代最优质瓷石的出产地,进坑是毋庸置疑的“瓷都摇篮”。

2014年至2016年期间,黄薇号召当地村民自发性地保护进坑。一开始,黄薇和当地老百姓开会,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另一方面,黄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窑址巡逻制度,制定进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十不准”,黄薇担任监督员。此外,黄薇联动当地村委会、政府和老百姓做进坑村的全局规划。“在村里建凉亭、垃圾处理,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官网消息,2020年9月,进坑村被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学者黄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接下来进坑的思路是如何更好的整合文化资源,挖掘文化的核心内容。进坑游览路线介绍。

进坑游览路线介绍。

“景漂”年轻人的艺术人生

“匠从八方来,气成天下走”。

这些来到景德镇进坑村的“景漂”族们,都会提到这句在景德镇流传已久的老话。在80后晓燕眼中看来,“匠” 不再是指传统从事瓷业的工匠,而是指与她相似,有着不同背景怀抱陶瓷梦想的人。

2015年,晓燕怀孕,有了新生命之后,晓燕希望能够在进坑给孩子造一个家,于是便在进坑靠近村口的地方打造了“如是”书院。晓燕称,冠以“书院”之名,是希望可以利用时间来沉淀,来学习一种可以从容缓慢行走的勇气。

“如是书院”里有茶室、书房、会客厅,还有间陶艺工作室,可以让前来体验的游客或小孩体验如何制作一个陶瓷作品。书院在进坑存在了四年,四年期间,晓燕和丈夫从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2020年,晓燕从进坑搬到湘湖镇双凤村,重新开始设计理想的民宿。

晓燕四口之家从进坑搬走,让进坑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文华惋惜不已。在他眼中,晓燕夫妻两人是乡村振兴路上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在改变进坑村当地的生活方式。刘文华告诉澎湃新闻,即便他们目前离开了进坑村,但“该帮的时候还是会帮。”

晓燕的丈夫鼎羽正打算将户口从湖南迁到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在乡村生活的这些年,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习惯回归到人类生活最朴素的状态,制作陶瓷、在田间种植食物,他们希望今后以一种慢生活的方式对抗商业社会里被放大的焦虑。年轻人卢来的工作室位于进坑村最后一家。

年轻人卢来的工作室位于进坑村最后一家。

2018年暑期,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的卢来第一次来到进坑村。

当地静谧的环境让他最终决定将工作室开在进坑村,“整个村又安静、环境也好,让人能静下心来做陶瓷。”大学时期的卢来学习陶瓷专业,认为“陶瓷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他一直希望毕业后能拥有自己的陶瓷工作室。

来到进坑后,卢来租下了进坑村临近大山深处的一处民居,租期十年。此后的三年时间里,这位90后年轻的陶瓷艺术家,一直深耕在进坑村的烧窑厂和工作室之间,烧制作品、潜心学习积累。经过三年时间的摸索,卢来的工作室逐渐走上正轨。在他工作室的陈列柜上,摆放着他精心烧制的陶瓷艺术品。卢来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他制作的陶瓷手工品。

卢来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他制作的陶瓷手工品。

像晓燕、卢来、易梦寻这类“景漂”年轻人尽管来到进坑村的时间不同,但他们的到来不仅让进坑村散发出活力,还为进坑村带来了更为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如今,进坑村成为一座以古瓷文化为核心、充斥着乡村艺术与活力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在工作室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卢来会站在工作室外他用石头砌成的小院子里,对面山谷大片的绿色印入眼底,翻过这座山,会来到当地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学,在那里他会和陶瓷专业的学生互相交流当下陶瓷市场。闲时喝茶,忙时工作是他最近生活的常态,安详、舒缓,他在进坑村感受到久违的踏实。(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广西收到第21批162件督察交办信访件

本报南宁讯(记者/余锋通讯员/蓝皓景)5月1日,广西收到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第21批162件群众信访举报材料。目前,广...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