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祭扫 推进移风易俗
温言尔
据《广西日报》报道,3月25日,自治区民政厅举行清明节主题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今年,经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全区殡仪馆、公墓等公共祭祀场所将在清明节和“壮族三月三”期间,有序开放现场祭扫服务。
清明前夕,各地纷纷行动,提倡文明祭扫。
不久前,外省某地城管部门放话,“让冥纸冥币无处可买无纸可烧”,引起舆论极大关注。有网友怒怼,“这不是迷信,是对先人的追思,不要这么一刀切”。
对此事,《人民日报》发文称,“移风易俗的重点,不是一禁了之、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把寄托哀思的内涵和燃烧冥品的方式加以区分,把缅怀故人的情怀和烧纸燃鞭的行为加以辨别。这样的效果,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达到的”。
诚然,倡导文明祭扫是正确的,但动辄使用强制手段,并不妥当。
就此而言,广西民政部门通过宣传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做法,不失为从群众立场出发的工作方法。
每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世居民族,都有自己文化根脉的传承路径与载体。而民族传统、文明文化的传承,有许多是通过百姓生活化的民风民俗仪式,从而留存延续下来的。在今天,已有相当多的内容只剩仪式,而少知其内涵。比如一些地方的群众祭祀扫墓时,要在碑前画圆,这是何意?这是早至商周祭祀时,由使用玉璧祷告祈福演化、简化而来的形式。对此,人们已很难说清,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还是一种落后的迷信行为。
对于祭扫文化的传承与改革,实难“一刀切”。推进文明祭扫,应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应当承认,包括民风民俗在内的民族传统文明文化的传承,肯定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其中一些,我们需要保留;而其中也有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其放弃乃至抛弃。而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民风民俗的形成与演进,尊重群众认识和行为的渐进性,不用“一刀切”式的手段强行取缔或者消灭,才是合理的做法,也才是效果更好的做法。
提倡文明过清明很有必要,移风易俗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然。但烧一个“二维码”,并不等于科学文明过清明节,拿一些祭品供奉先人、扫墓追思,当然也不是在传播迷信。
在2021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倡导”“引导”“带头”等词语多次出现,这就让群众更加易于接受,而其中的“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殡葬政策和知识传递给广大群众”,应当是“超越”这个“宣传月”的行动,是长久的理念和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吕欣)3月25日,自治区红十字会、广西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南宁市红十字会、南宁市崇善颐养服务有限公司、...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