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濯水 濯心

安徽工人日报 2021-02-28 01:35 大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不知今天的濯水沧浪桥——那座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是否与2000多年前的《沧浪歌》有关。然而每一吟诵楚辞《渔父》,我就想起濯水廊桥,想起大美黔江,一丝怅然,几多欣然。

7年前的深秋,我和一帮画友流连濯水古镇,陶醉在蒲花如雪、廊桥凌波、鸥鹭翔集的胜景中,看林峦一抹、朝雾迷茫、长桥隐约,待我们挥手自兹去,一步几回首。没想到我们离开三天后,传来廊桥发生火灾的消息,这座美轮美奂的廊桥毁于一旦。我以为,濯水的风雨廊桥只能留驻心中了。更没想到的是,今天的风雨廊桥已然恢复,从303米变身为658米,依然为纯实木打造,依然是土家族传统工艺,重生之后,更加风姿绰约。

漫步风雨廊桥,听着唐钟长韵,看彩虹伏波、秋水长天;在蒲花摇曳中,轻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倚亭临风,浅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击,击水中流,高歌“大江东去”……

最有意思的是在廊桥上“濯河怀远”,看水浊水清,回望历史深处与渔父对话的诗人。“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这个时候,清高自许的诗人虽不复有“峨冠博带”的飘然潇洒,然而心志更坚,去意已决。

沧浪之上,渝东南文化的密码、苗家土家文化的密码深藏在沧浪桥上,令人百读不厌。隐藏文化密码的,不止于廊桥,还有廊桥连接的濯水古镇、濯水老街的院落;还有雄奇苍莽、深秀内蕴的黔江大地上。1000多年来,濯水老街会聚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商人,到明清时期,逐渐形成樊家、汪家、余家等五大家族、七个大院。巴文化、土家文化、商贾文化、码头文化在大院融合,聚集,繁衍,绽放。

最有文化气息的,应该是樊家的濯河霸讲堂。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书院,临街一面是开放式门厅,建筑体现了徽派古民居与土家族民居的结合,是重庆和武陵山区唯一的凉厅街,也是全国唯一的凉厅式义学讲堂。在讲堂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琅琅书声,与那个“有教无类”的孔夫子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濯水古镇的院落里,处处可见“天地君亲师”牌位,这块曾经的“封建余孽”,今天得到重新解读:作为“文化图腾”,濯水古镇乃至黔江大地随处可以印证这种图腾崇拜。譬如延续“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文脉的余家大院,“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即便是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汪家也对“天地君亲师”敬畏如仪,在濯水发展徽墨产业,传递文化血脉。

沧浪之水、风雨廊桥、深宅大院、牌匾烟墨,在濯水古镇、在黔江深厚的文化土壤上不断融合、发酵。樊家立于清光绪十四年、上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的“道德碑”,时时警世,有天理良心,世事必然向好。

在黔江小南海镇的土家十三寨,土家人变“天地君亲师”牌位为“天地国亲师”,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有与时俱进的睿智。这种睿智,这种对文化的敬畏,和着阿蓬江的涛声,和着沧浪之水,涤尘濯心,韵味悠长。

新闻推荐

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发布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13项属全国首创,17项具有广西特色

本报南宁讯(记者/周红梅实习生/黄婥)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2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