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古镇访古
桂林山水甲天下,在这座国际旅游城市里,除了甲天下的山水外,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大圩古镇便是其一。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约在1400年前立街设坊,为明代广西四大古镇之一,镇上古迹众多,至今保持原貌较完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我在当地朋友的指引下,沿着一条银杏树掩映的马路,在位于桂林市东南方向18公里的漓江北岸找到了大圩古镇。穿过镇外那座拱形城门,沿着一条幽深小巷往里走,前面不远处,河水涟涟,舟楫往来,那是漓江码头。沿江而建的,是一条长长的街巷,小巷两旁房屋摩肩接踵,高高在上的镬耳墙,斑驳陆离,似乎在向中外游客诉说着这座古镇的历史沧桑。
眼前是一栋高楼,高墙危立,飞檐翘角,门前一对威严的石狮子,初次相见便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一排拱状的窗棂下,一块“裕和盛泰厘金所”的牌子高悬其上,门口挂有一副对联:“攘攘熙熙有无相济,生生息息你我均安”。对联已经脱了漆,或红或金,实在难以辨出其本色。两扇紧锁的木门,透过门头上的空隙,借着室外照进来的光线,我能清楚看见里面的摆设。我猜想,这应该是一个旧时的征税机构,且存在好些年份了。毕竟,大圩作为一个水路运输的中转码头,北通湘、赣,南达梧、穗,真正的商贸繁荣是在清末民初。此刻,我站在门前,仿佛看见了当年“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的盛况。
一条弯弯的青石板路,锃光瓦亮的地板上,不知洒落了多少前人的汗水。许是受疫情影响,现在古镇的游客并不多。轻轻地走在小巷上,四周安静得能听见自己脚踏青石板的回音,甚至可以想象,许多年前某件不为人知的宅院往事。屋前彩旗猎猎,上面写着“李氏秘制酱料”“手工冰凉粉”“古龙堂”“鱼腥草油茶”之类,这些小广告明显是时代的产物,但我不以为忤。抬头往前看,一排红灯笼迎风摇曳,沿着小巷一路延伸过去,曲曲折折,跌宕起伏,让整条小巷变得灵动起来,仿佛有了音乐的节奏。
小巷路边的房子,青砖黛瓦,以两层建筑为主。这些房子集商住于一身,大多由前厅、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兼顾了实用与舒适。临街一面是木门,可以全部拆下以作商用,二层可存放物品等,方便且防潮。我走进其中一间,里面没有人,过了前厅是天井,天井可以晾晒物什,或者种些花花草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是主人会客、生活的重要场所,后门有路直通岸边。隔壁有一间画室,里面同样是静悄悄的,室内各种画作琳琅满目。在角落一端,我看见一个画师正静静地作画,这是一幅山水画卷,烟雨漓江,远山缥缈。我问他,画这样一幅长画要多久?他说,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不一定的。语气淡淡的,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楼顶上,两个男人正在忙活着,他们得赶在雨季前捡拾瓦片。大圩古镇这些旧房子,经历了上百年风雨的洗刷,许多地方已经陈旧脱落,确是需要有人精心护理了。
在大圩古镇,万寿桥是必须去打卡的。顺着青石板路一直往东走,走出小巷便能看到一座古老的石桥,那便是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万寿桥。石桥两边各有二十余级台阶,以青石板嵌成,桥面坑洼不平,那是岁月的印迹。桥两侧各有一米左右矮护墙,四角有四柱,各雕有一只造型美观的石狮。这座虹式单孔拱石桥,横跨马河与漓江交汇处,远眺青龙饮水,近观虹桥卧波,与古镇两岸房屋相得益彰。据说当年蜚声全国乃至东南亚的电影《刘三姐》,其中一组镜头是刘三姐和阿牛哥乘坐小船过漓江,他们定情于这座古石桥下。
在大圩古镇访古,时间是静止的。静静地,静静地往前走,无须太多的言语,只需从青石板路上走过,从弯弯小巷上走过,从青苔茵茵的拱桥上走过,来途去路,一切都是最美的。李庆益
新闻推荐
推进健康广西建设 坚定守护人民健康 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廖品琥
本报记者梁莹“‘十三五’时期,我区主要健康指标超前完成,人民健康水平实现新跨越。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区卫生健康...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