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湖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在社区里编织小康梦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9-24 02:56 大字

“歌唱东亭好风光,歌唱幸福的新天地,美妙的心情多欢喜,和谐社区传友谊……”这一首《魅力东亭鲜花永伴》是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78岁老人李贻清与社区居民共同创作的歌曲,歌词写出了居民与社区管理者共同经营爱护社区的场景。

在家门口解决生活问题,在社区教育学院展现精神风貌……湖北各地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在社区里编织出幸福的小康梦。

“老”社区开启新篇章

近年来,东亭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有居民1.5万余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有1700余名。”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介绍,颐养中心“一呼百应”,可以提供助医、助洁、助餐、康养、护理等20大类100项上门服务。

“咱们还有社区学校,退休生活丰富着呢!”李贻清退休前是湖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1985年搬到东亭社区,一住就是35年。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2014年,以本社区居民为主体的东亭社区学校成立,包括书法班、诗词班等在内的32个班、21个兴趣团队面向社区居民开放。

三代职工见证棚户区蜕变

“往日的工人村,像个大破窑。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在青山区生活了50多年的吴传发老人感慨青山这些年的变化。

因武钢而兴的武汉市青山区曾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新中国成立之初,10万建设大军“先生产、后生活”,搭建简易工棚安家落户。胡昇就在那时跟随父母从广西来到武汉。

1970年,23岁的胡昇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锻造工人。1976年,胡昇新婚,工友们为他腾出了一个7平方米单间。新房里挂的那道花布帘至今让他印象深刻,“亲朋来祝贺,床前的布帘子一拉,前面成了接待客人的临时‘客厅’。”

经历了大通铺、宿舍4人间后,胡昇在2000年和爱人搬进单位的新房,面积87平方米,不仅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胡昇还拥有了自己的书房。

如今,胡昇的儿子在电脑屏幕前操作轧钢机械。有了自己的家庭后,他在离父母家不远处,住进了面积100余平方米的高层电梯房。这时,煤灰山和垃圾堆已经变身为公园环绕的生态江滩。

从2007年4月棚改启动,到2016年7月共建成5个安置房小区,棚户区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从一片荒芜简陋的居住环境到如今青山碧水、温馨宜居,一步跨越60年。

如今,工人村8200多社区居民中,老年人超2200人,其中独居和空巢老人超1500人。针对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收入困难群体多,居民结构复杂的特点,社区党组织因势利导,探索出“天天敲门十八法”,敲开居民的家门,打开居民的心门。

“天天敲门组”成员袁芳对记者说:“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都是每天必去,亲属在微信群里也可以随时联系到。”

“天天敲门组”依托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物业、社区医生、志愿者等至少5名服务人员组建,为老人提供帮办和代办业务。以前老人跑几次才能解决的生活问题,现在一次也不用跑。如今,社区有100多名干事加入了这个团队。

旧貌换新颜的美丽乡村

连绵的青山、碧绿的河水、古朴的民居、干净的草坪……这是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陈家湾村在一片荒滩上建设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只要抓住了产业,就抓住了发展的根本,抓住了致富的路子,抓住了振兴的基础。”马良镇党委书记唐忠奎告诉记者。

近年来,陈家湾村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区位的优势,流转土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荒山变果园,积极发展采摘农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新建冷水米加工厂,横向连接八斗食品加工厂,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同时,陈家湾村深入挖掘饮食文化,建立以酒坊、油坊、豆腐坊为核心的三坊街加工厂房,带动了群众增收。

2017年10月,陈家湾村开始规划田园综合体,把农户遗弃的荒地流转过来,建设滨河休闲带、沮河景观带、戏水区、垂钓观赏区、童趣游乐园等项目。“去年8月10日,马良镇嬉水狂欢节暨陈家湾水上乐园正式开园,活动当天吸引游客一万多人。”唐忠奎说。

游客来了,村民们收入也增加了,他们纷纷开起农家乐、办起小超市、种起小菜园……2019年,该村经济总收入28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万多元。

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中郧阳区18个乡镇4200余户、1.5万余名易迁人口。“住在这里,比老家可强多了!”65岁的黄朝清已完全适应了新家的生活,发出由衷感慨。

新闻推荐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2021年校园招聘公告

中国农业银行是一家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的国有大型上市银行,致力于建设经营特色明显、服务高效便捷...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