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推广民族医学 关注女性健康

广西日报 2020-09-11 07:16 大字

王煜霞陈晋韬

9月5日至6日,广西优生优育协会与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组织广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与女性生殖健康保护新进展培训,19位来自区内外的妇产等领域专家与会并作专题讲座,并开设手拉手带教技术精致实操。

特色疗法促进盆底康复

“不能被动坐月子。”广西国壮大妇产科主任卿荣珍表示,“盆底康复质控建设应从组织建设、工作制度、质控策略多方着手,以专业化、科学化、定量化的原则实施综合性评估方案,运用多种专科仪器配合临床实践,科学、积极地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并开展质控和管理。而盆底康复也作为盆底组织各种修补术的辅助治疗,对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能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专家们挖掘整理了“宝坤”药浴三泡、壮医烫熨、壮医针灸等壮瑶医的特色诊疗手段。临床证明,壮药敷贴疗法可通过敷贴患者的特定穴位起到调气血、通道路、平阴阳、祛邪毒的功效,结合电刺激疗法,子宫收缩效果好,宫腔内淤血减少快,能有效促进产后、人流后盆底康复。

目前,国壮已正式启动建设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家庭健康促进项目、5A级健康促进中心及盆底康复中心等多个相关项目,大力推广中医、壮瑶医药在妇科、生殖健康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独特手段和方法。

内外治法防治产后疾病

“壮医妇科学是壮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其他壮医学科同时产生并发展的。”广西国壮妇科盆底中心医生韦丽丽说。在古代,野外寒冷、风湿地方分娩常造成妇女多病,严重影响她们身体健康,因此,产后调养保健等医治妇科疾病的简单疗法在民间自然开始形成并丰富发展。

壮医认为妇女分娩后,气血不足,四肢百骸空虚,肢体关节失养,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留滞关节、肌肉,阻滞于龙路、火路或损伤花肠引起产后风湿、产后风、产后恶露不尽等病症。

壮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原则在于调气、解毒、补虚。根据这一原则,壮医诞生了敷贴治疗、经筋推拿、药浴治疗等多种疗法,对子宫脱垂、骨盆功能紊乱综合征、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后风湿等多种妇科疾病有着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中,壮医用豆豉姜、红杜仲制作的宝坤泡,对防治产后腹痛疗效明显,且有佩药、药浴、熨烫等治疗方式,方便患者使用。

壮医针灸去“培嘻”

子宫肌瘤壮医病名“培嘻”,壮医认为,子宫肌瘤是因热毒、湿毒从口侵入谷道,或饮食情绪等影响,使热毒、湿毒、痰毒等毒邪内生,传变至龙路、火路,与气血相搏结,使两路功能失职,气血运行瘀滞不畅,造成子宫生殖系统气血瘀毒渐积,形成肌瘤。

壮医经典病房主任潘明甫说,气血不足者,须配以补虚,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此领域,民族医疗中积累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壮医针挑疗法等多种疗法。而壮医针刺疗法从肝、肾穴位入针,可对患者起到调气补虚解毒,疏通三道两路的效果,不仅有益于解决子宫肌瘤的问题,还可防治多种妇科疾病。

新闻推荐

终身从教一心育人

□本报记者黄倩?`她从教19年,一直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和教学中;她爱校如家,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总是坚持早早到校...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