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广西农信社十五周年有奖征文部分作品选登 细品暖心小故事 感悟农信大情怀

南国早报 2020-08-25 13:51 大字

一直以来,广西农信社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征文作品奖金800元~2000元/篇(含税),书法、摄影作品奖金500元~3000元/名(含税),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砥砺奋进15年改革发展续新篇

——我与农信社的故事

编者按

成立于2005年9月28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广西农村信用联社),15年来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扎根基层、服务广西,为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三农”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广大城乡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

今年6月9日,广西农村信用联社与南国早报共同策划的“砥砺奋进15年改革发展续新篇”有奖征文和书法摄影大赛活动正式启动。两个多月来,我们收到大量投稿,其中有农信员工深情抒写他们与广西农信社共成长的故事、感悟,表达了新征程再续美好篇章的信心和决心;更有普通读者温情讲述自己亲历广西农信社优质服务的故事,表达了对广西农信社发展的寄语和祝福。这些暖心的文字,清晰勾勒出广西农信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农村金融排头兵形象。

今日,我们继续节选部分征文,与您分享好故事、正能量。同时,也期待大家踊跃投稿,与我们一起分享您的“农信故事”。

1一盏希望的灯

30多年前,我嫁给了一个融水山区的教师,养育了两个孩子。当时,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教师的工资也少,家里总是入不敷出。

为了改善家里经济条件,我心里燃起了创业的火花。然而,白手起家,何谈容易!

这时,我想起了乡里的乡镇银行——广西农信社。依靠丈夫的工资做担保,我从农信社贷到一万元创业基金,租借学校附近村民的农田,种水稻,养殖鸡、鸭、鱼,赚到了第一桶金。不久,凭着良好的信誉,我又从农信社贷到三万元,培育杉木苗和刺苗,紧接着承包了学校小卖部,建起养猪场,可以说是亦农亦商,渐渐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

在近30年的创业日子里,我勤奋劳作,不仅还完了农信社的贷款本金和利息,资助丈夫完成了本科学业,送两个孩子读完大学,还在县城买了房。每每想起当年的创业生涯,我不禁感慨万分:一个农村的弱女子,有勇气挑起家庭经济的大梁,这完全得益于广西农信社对我的大力支持。

广西农信社是贫困家庭里一盏希望的灯,这盏灯,将来一定还会照亮更多家庭的生活前景。(何莲英)

2我的农信缘

小时候只知道农信社是一家银行,为老百姓提供存贷款服务;考上大学后我才知道,它不仅提供存款、贷款服务,还帮我克服困难、助我成长。

1986年7月,我作为恢复高考后村里考上大学的第一人,喜悦之余也为大学的学费发愁。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母亲一人照顾我们六姊妹,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正焦急,在乡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堂叔对母亲说:“嫂子,可以在农信社给侄子办点贷款,让他安心读完大学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帮助下,母亲办了20元贷款(当时猪肉1.5元/公斤,一般工人月工资30元左右)。1987年春节,母亲把家里养的猪卖了,归还了贷款。同年我弟弟考上中专师范,母亲又断断续续地向信用社借了些钱,供我们完成学业。

遇到困境时,农村信用社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让我圆了大学梦。尽管工作后和广西农信社打交道不多,但我一直关注它的发展。我知道2019年广西农信社存、贷款余额稳居全区银行业第一位,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16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排头兵”。

今年7月,我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农信人。我希望他能够苦学本领,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苏金波)

3我与农信社的故事

1968年底,18岁的我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回家乡——南宁市亭子乡白沙村参加农业生产。

那些年,我们村与农信社像一家人一样。资金短缺了,向农信社借;盖房子钱不够,向信用社申请小额贷款;还有的村民得到了信用社的贴息贷款,养起了奶牛。感谢农信社,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雪中送炭。

近年来,在农信社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大部分村民都办理了社保卡,现在吃住无忧。有些村民吃了晚饭就去散步,跳广场舞。大家都说,感谢农村信用社!

今天,广西农村信用联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深深地根植在八桂大地和百姓心里。我们祝愿农信社越来越好,因为它是咱们老百姓信得过的银行。(杭丽娟)

4坚强伯伯改名记

何坚强伯伯原名叫何千祥,但近年来,人们都叫他何坚强。这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那是2015年刚过春节不久,镇农信社主任一行,来到扶贫对象何千祥家慰问座谈,一起寻找脱贫路子。千祥伯伯说,父母安名是希望他“福临千祥,百年如意”,可他前几年得了一场大病落下脚疾,无力劳动成了贫困户。主任安慰说:“不要灰心丧气,你要坚强起来,克服困难,我们农信社支持你,你会脱贫致富的。”又说,“我送你一个新名字就叫坚强,如何?”伯伯说,好呀,新名是原名谐音,既好听,又有意义,就叫何坚强吧!

大家根据坚强伯伯的家庭环境和身体状况,认为养鸭脱贫最为适宜。说干就干,不怕事难,就怕手懒。坚强伯伯从农信社获得贷款后,买了饲料和鸭苗,首批先养30只,之后每批逐步扩大。

每天晨光初露,坚强伯伯就一拐一拐地走到小河湾放鸭,整天在河边挖蚯蚓喂鸭,黄昏时分才赶鸭回家。每年养鸭两三批,经过风风雨雨四年的时间,他已有10批共四五百只肥鸭上市。

天道酬勤,坚强伯伯脱贫富裕起来了。除了还清贷款,他还在农信社有5位数存款呢。坚强伯伯的平凡事例,像是滴水见太阳,扶贫脱贫的辉煌画卷尽装百姓心中。(何中平)

5农信情

农村金融惠八桂,

信用相伴百业兴。

合作共赢谋发展,

社会担当铸繁荣。

沐风栉雨守初心,

挎包精神薪火传。

雄关漫道从头越,

服务三农志不渝。

(陈龙)

6农信让我走上致富路

“我是改革开放后得到信用社大力支持,走上个体经济发展之路的幸运儿。”如今60多岁的廖逸然,说起年轻时创业的往事仍感慨万分。

1982年,25岁的廖逸然很想干一番事业,但手里没钱,心里很着急。听说镇上河东后街有个旧仓库要出售,他一眼看中,想要在那开家小商店。怀着试一试的心情,他找到当时狮寨信用社的邱主任,成功贷到了2000元,买下了那间旧仓库,用于经营杂货。小店生意兴隆,养活了一家人。

廖逸然的生意越做越顺。1993年,他又向农信社贷款5万元,买下供销社的一间日杂门巿部。2007年,他再次向农信社贷8万元,买下一间铺面。

当地群众佩服廖逸然的精明能干,赞赏他的为人,2005年一致推选他为村委干部,2008年推选他当村委会主任。廖逸然是种植经济林的示范能手,他当村委主任后,鼓励农民贷款种植马尾松。为此,狮寨村获得了“一村一品”的奖励。在任期间,他把狮寨村打造为农村卫生示范点,使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廖逸然说:“这几十年,我与农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关系,缺少周转资金就找农信社,有了闲钱就放农信社,农信社就是我的钱袋子。过去是这样,如今也是这样。农信社让我走上致富路!”(凌巍)

新闻推荐

一和大药房公司销售问题口罩被重罚

日报消息(记者江宏坤)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多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一和、百草堂、康民、众生堂、宝庆等药品销售公司和...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