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酒桌文化”害了多少人
近日,一张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辱骂”的截图在网上热传。
截图显示,在名为“2020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的微信群聊中,杨某表示其来自某银行中关村支行,因个人原因无法喝酒,未来也没有打算喝酒。在第一次聚餐时,因为没喝“A角”敬的酒,某领导走到杨某面前,扇着其巴掌并用粗口指责。今天(8月24日)凌晨0时,涉事的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发布“说明”表示,确系存在领导酒后失态而对员工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对此我们深表歉意”。银行决定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此事一出,引起了广大网友对变得畸形的酒桌文化的强烈反感。
1
恶意劝酒,往往离不开这三点
1、“你不喝是吧?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2、“你不喝,就是不把我当朋友!”
3、“喝酒都不愿意,还想托我办事?”类似的话经常出现在职场酒桌上。用酒杯胁迫人往往是许多油腻领导的做法,他们靠混资排辈高人一等,在酒桌上更把这种特权展示的淋漓尽致。
不喝,等于冒犯,你不得不喝!喝得让对方满意,这场酒局才算“尽兴”。
2
酒桌文化,披着文化外皮的糟粕
真正的酒桌文化,往往与宾主尽欢相得益彰,会将气氛不断推至高点,让大家在推杯换盏间得到愉悦与满足,只是浅尝辄止,并不会极力劝酒。
这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然而,当下很多人,却将酒桌文化进行歪曲,养成了一种劝酒的恶习,认为只有喝的越多才会越开怀、越高兴。
所谓酒桌文化,不过是打着"文化"的旗号,散播陋习。
在电影《别叫我酒神》中,讽刺了这种酒桌上的文化糟粕。
众人围桌而坐,要分主宾席、主陪、副陪……宾客开场致辞,是鸿运当头,要自饮三杯。第二次见面,是“双喜临门”,要连喝两杯。别的不说,光是饭桌上一尾小小的鱼,便也都充满了讲究。开鱼之后,头三尾四,背五腹六,吃到哪里,就要连喝几杯酒。每一处,都有每一处的劝酒说辞。
直到酒过三巡之后,接下来还要进入“正题”,从主宾席开始,顺时针地进行打圈(给饭桌上每个人敬酒),意在求一个“团团圆圆”。这一套一套看似“很懂”的操作,其实真的很丑!
3
你的面子,可能要别人的命
很多人把酒桌上的敬酒看成是自己的面子,殊不知自己的面子却可能要了别人的命!
去年年末,一个楼盘的安保主任逼手下的两个保安喝酒。保安买了两瓶白酒回来,主任却两手一摊,笑嘻嘻地说自己滴酒不沾——“你们喝嘛,看谁能喝过谁。”
在上司的逼迫下,两名保安不得不你一杯我一杯地喝起来,喝完后甚至又买了两瓶白酒,最终一死一伤。2018年1月,梅州一户人家举行婚礼。伴娘团里,一位17岁女孩,在宾客一杯又一杯的劝酒下,灌得满脸通红,摇摇晃晃。之后,喝醉的她被送到了酒店客房,却没有一个人陪护。因为短时间大量摄入酒精,酒精中毒麻痹了这个年轻女孩的心脏。等大家想起她时,这个女孩已经停止了心跳。
2016年春节期间,吉林男子林某,在参加完同学聚会后,于凌晨1点左右自行回家。但第二天,被发现死在雪地里,全身蜷缩成一团。其实他在聚会中,已经喝下了大量的酒,造成意识模糊,最后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2007年10月,湖南男子齐某,陪同妻子回娘家。吃饭时,经不住一帮亲戚劝酒,齐某在餐桌上喝下了半斤白酒。喝完休息不到3小时,就又开车回家,路上将行人撞死,吓得辗转逃亡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隐姓埋名,打工做苦力,一直到8年以后的2015年,才被警方抓获。这是害了无辜行人,也把自己坑害得不轻。
4
畸形的酒桌文化,背后隐藏着什么?
劝酒者明明知道,饮酒过量是什么下场,依然不顾后果,图的是什么?
曾有一名大学教授公开表示,想要去他门下读研,至少要喝半斤50度以上的白酒。这不就是赤裸裸地逼酒吗?
有一名考生想要报他为导师,知道他的“规矩”,只好拼命喝酒,喝到不省人事。讽刺的是,这名考生最后还是被刷下了,仅得到教授的一句赞扬:“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奠定了他一生的骄傲。”
酒局上的歪风邪气就是这样被助长的。你能不能喝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喝。
喝,是一种身体上的负担;不喝,是一种心理上的负担。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种胁迫,更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控制与摧残。越是不敢拒绝的人,表示出的“服从度”就越高,劝酒者也就越满意。强权思想:敬酒不成便罚酒
劝酒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常加到别人头上,一旦遭到拒绝,就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敬业便成了劝酒,甚至演变成逼酒。
看客心态:看戏不怕台高
当酒桌上有人醉酒,当事人可能意识不清楚,但同桌的宾客却一定看得出,此时如果有人上前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或许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但是,往往是看热闹的多,仗义执言的少,甚至很多人爱以拿朋友醉酒失态的行为取乐。
从众心态:无拒绝能力
每个人的身体对酒精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有些人千杯不倒,有些人一沾就醉。
但在大众场合,只要大家举杯,一定是所有人硬着头皮一起上,集体行为成了个人行为的引导标准,很多人都是害怕一旦自己不服从,就成了被集体抛弃的对象。
侥幸心理:出事的未必是我
闯红灯的人那么多,被撞的未必就是我;动物园那么多人逃票,被老虎吃掉的未必就是我。熬夜的人那么多,未必下一下垮掉的就是我。
5
恶意劝酒,以健康和违法为代价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标准是:成年男性每天喝下的酒精量不能超过25g,成年女性不要超过15g。也就是说,男性一天喝啤酒不超过一瓶,38度的白酒不超过2两;女性一天喝啤酒半瓶多一点,38度的白酒别超过1两。
酒精本身是一种致癌物,喝太多或者一口闷,身体来不及代谢,对于身体器脏的损害,就会尤其严重。有30%中国人喝酒会上脸,这说明他们体内酒精在肝脏内不能顺利代谢,对身体的害处那更是特别大。
四种要负法律责任的劝酒行为: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6
其实,真正层次高的人,从来不需要在酒桌上寻求自己的价值;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喝烈酒,酒局文化也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酒只是工具,喝酒图的是开心。如果大家都不喜欢喝酒,就没有必要互相折磨。
酒本该作为一种普通的饮品,但是人性的欲望赋予了它太多负面的意义。剥离畸形的酒桌文化的酒,我相信它的味道会更甘甜醇厚:它会变成与知交好友把酒言欢的潇洒,与家人节日小酌的喜悦,与亲戚含蓄温柔的叙旧。感情不是喝出来的,心若在,天涯咫尺,心若不在,咫尺也天涯。
其实,与朋友喝酒不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吗?但所有美好事都要有一个度,小酌可以助兴,但过了这个度,喝得烂醉,酒气熏天,伤身伤心伤感情,就毫无美感了。
来源:新浪微博、腾讯视频、南方周末等,文章有改编,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丑陋的酒桌文化,害了多少人!》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甘婷雨下过一阵,风添几分凉,夏意远去,秋又到。舌尖上不再渴慕透骨的冰凉,此时,一口油炸的香酥、伴着热气腾腾迎面而来,像这样的...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