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博物馆游广西”研学游再起航 小小“考古队”探寻顶蛳山先民足迹
本报讯(记者陈蕾)古代的南宁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和螺蛳之间又有哪些趣事?近日,广西博物馆品牌教育活动“跟着博物馆游广西”研学游再次起航。由自治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子女组成的“考古队”前往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穿越”到一万年前的南宁,探寻顶蛳山先民生活足迹。
“比如一个古代的村庄,毁弃后被泥土掩埋。许多年后有人在这里烧烤,走后留下烧烤工具和食物残渣。之后在漫长岁月中又被泥土覆盖,那么就会形成两个地层。”在模拟考古体验区,顶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黄强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为孩子们普及了基本的考古知识和考古挖掘小技巧。
随后,孩子们分组领取挖掘工具,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考古挖掘的乐趣之中。7岁的陈梓琳手持锄头,率先挖到藏于泥土中的陶器碎片。在广西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她小心翼翼地除去周围泥土,并用小刷子细心刷去碎片上的泥土。随着各种考古遗物不断被发现,孩子们兴奋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哇!我挖到了一个石斧!”“快看!我发现了一个瓷碗。”
顶蛳山在长达4000多年的岁月中,得益于温润多雨的气候和丰富的水陆生动植物资源形成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先民们一直延续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足迹遍布邕江两岸。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顶蛳山先民的生活,孩子们变身为“狩猎勇士”,进行体验比赛。8岁的张子钊连续射中两个“猎物”并获得了小礼品,他开心地举起剪刀手,和小伙伴们留下了笑容满溢的合影。
据了解,在为期3天的研学游活动中,孩子们除了亲自体验考古,还将学习《瓯骆人的衣食住行》《八桂溯源》等历史文化课,并通过好玩有趣的游戏和手工课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广西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对家乡的热爱。
科普小知识顶蛳山先民与螺蛳不得不说的小故事
——关于吃
在古代,顶蛳山一带植被茂盛,水系密集,气候温润,为先民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食物来源。特别是俯身可拾的螺蛳,更是最普遍且最易得的食物。为了品尝其中美味,古人想了不少方法与螺蛳PK。比如找来坚硬的刺撬开螺壳大门,或是对着螺壳一阵狂吸,但总是一次次失败。最终,人类想到在螺壳尾端敲出一个口,使空气进入螺壳内,而后接着在螺壳外猛吸,利用内外的瞬间压力差“战胜”了螺蛳。
——关于墓葬
距今不过百年的清代墓葬已无法找到保存完好的人骨,但是为何在距今数千年前的贝丘遗址中却保存着许多完整的骨骼?其中的秘密就在于贝丘遗址中保存的大量螺壳。
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极易与红土地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在小范围内中和局部土壤中的酸性,使贝丘堆积小环境中的酸碱度趋于平衡,因而利于骨骼的保存。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中央气象台18日18时升级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受台风影响...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