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新时代语境下文艺评论的多元拓展

广西日报 2020-08-11 06:52 大字

张淑云

在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2020年度广西文艺评论推优活动中,共有2部著作、10篇文章被评为2020年度推优活动优秀作品。此次活动涉及文学、动画、美术、摄影、戏剧等多种文艺形式,亮点突出:既凸显地方性精神,又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既关注当下文艺现实,又兼具历史意识;既注重批评实践,又积极进行理论探索。

从本次获奖作品来看,广西文艺评论家们视野开阔,在文艺传播的空间范围和批评理论的深入拓展上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冯强的著作《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主要研究了新诗的海外传播情况,从当代性的角度对新诗海外传播进行了反思,探讨了新诗海外传播的情境与问题,彰显出作者开放的国际视野。张利群的著作《文学批评机制研究》,以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以批评机制作为研究视角,聚焦批评在当代转型发展中的原动力、内驱力、外推力、综合力之动力机制的功能作用研究,既着眼于批评机制本体论研究,又立足于批评与创作关系的文学动力学研究,阐发批评经验、文学制度、评价体系及机制、价值观及价值源等内涵构成及理论实践意义。

在当下的文学批评中,评论家注重挖掘文艺作品丰富的精神意蕴和地方性特征。曾攀的《小说的声色——田耳论》独辟蹊径,从“声色”的角度论述田耳的小说叙事,指出田耳小说在流畅平稳的叙事中,蕴蓄不安定的气息和潜流,凸显错落有致的节奏,营构出特具一格的叙事和人物的“感觉”,这是其作为小说家如音乐家、画家般展露声色的重要方式。韩颖琦、秦佩佩的《从网络文学的地域性发展看广西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前景》关注广西网络文学创作,综合各地区的网络文学建设特点,对广西网络文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立足于广西地缘的文化特色及优势,开创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论坛,是今后广西网络文学开发实践中值得更加深入探索的模式。陆以宏的《美丽南方的文学抒写——2019年广西民族文学创作述略》认为,2019年广西多民族文学创作整体上既保持了为人称道的“野气”“灵性”与勃勃生机,又在个性化的深耕细作当中彰显了民族性、地域性和人文性的群体性探索与超越。

批评家们以深厚的历史意识关注广西当下文学创作。黄伟林的《广西文学百年回眸》,以百年发展为背景,展现了当下广西文学发展的新面貌,从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到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广西作家们走进了新的创作时代。李北京的《1930年代广西小说概观》通过丰富的史料呈现,挖掘广西当下文学发展不断繁盛的历史资源,把1930年代的广西小说以桂林文化城的形成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将长久以来被忽略的桂林文化城形成之前的文学成绩展现出来。

除文学批评以外,此次推优活动还涉及多种艺术形式,批评方法灵活多样。杜晓杰、张靖池的《“疏野”之境与国产动画古典美学的意境呈现——以<山水情><白蛇:缘起>为例》,从“疏野”这一古典美学的重要意境范畴入手,分析《山水情》和《白蛇:缘起》两部动画电影,通过对古典美学意蕴的深入探究以及对民族文化内容、传统形式的充分发掘,将古典“疏野”意境与现代艺术技巧进行巧妙融合。

在美术、摄影评论方面,评论家们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与审美观察力。李永强的《当代广西美术创作的优势与问题——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为中心》一文,理性地思考与分析了此次美展中广西美术创作的优势与问题,有助于推动广西整体美术创作水平的提升。潘万里的《早期中国本土摄影理论中的画意模仿论》一文,详细论述了中国的早期摄影在由图像媒介晋升为门类艺术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画意模仿论,并具体探讨早期我国摄影艺术如何对画意美学进行民族性转化,使得传统的画意美学通过摄影媒介重新焕发出了现代视觉品质,并对后来的中国摄影艺术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扎根广西本土民间艺术和戏剧是评论家们的自觉意识。高尚学的《广西民间艺术刘三姐的主题学研究》,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对广西民间艺术刘三姐背后隐藏的主题思想、主题流变、主题与母体的关系、主题的特征和文化意象等进行系统研究,为广西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韦玺的《回归与突破中探索地方剧种气质——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戏曲剧目述评》一文,通过对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戏曲剧目的评述,探索剧种气质形成、剧种气质发展道路的各种可能性,总结这些戏曲艺术创造者的思考与探索的成败,在剧种气质的角度里更深地去认识和理解广西戏曲传承发展的状况。

新闻推荐

图书馆里“乐游”祖国山河

小读者正在研究广西地图。晚刊讯(记者曹汐文/图)“小朋友们,大屏幕上放的是广西地图,你们知道我们在哪个城市吗?”“我们在来...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