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用到药用 大岭乡互合村蛇类养殖基地转型之路
本报记者覃光英
“目前我们基地培育了20多万枚蛇卵,这将作为我们发展的种子,为接下来的产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近日,在覃塘区大岭乡互合村蛇类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道。
张建国所经营的互合村蛇类养殖基地——广西大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占地25亩,主要养殖眼镜蛇、大王蛇和水律蛇等食用蛇类,年销量2万多条,年产值300多万元。2019年,基地通过“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吸收108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及村集体资金共计50万元,公司每年按出资比例的8%进行分红。
今年2月24日,有关决定明确提到,要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蛇就属于陆生野生动物之一。
刚听到消息时候,张建国很着急,养殖一年的2万多条蛇不能卖,不仅意味着过去的投入打了水漂,还面临着资金分红、蛇存栏日常消耗等情况带来的压力。为了摆脱困境,张建国联合大岭乡党委、政府,与自治区、市林业部门对接,探索蛇产业未来发展的路子。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发现有关决定明确:“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完善野生动物非食用性利用的审批和检疫检验等规定,并严格执行。”这也意味着人工养殖蛇类项目可以在法律法规框架内,采集蛇毒、蛇蜕、蛇胆、蛇油等作为制药原材料。
5月12日,在自治区林业局的牵头下,广西金圣堂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广西大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两家公司将在覃塘区大岭乡规划建设一个集养殖、收储、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蛇产业园,共同研究蛇在医药、健康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标志着张建国的蛇产业转型之路正式开启。
“现在有关项目已经审批下来了,目前正在建设年产100万条蛇的养殖棚。我们也规划好了发展的蓝图,将在3至5年内建成一个集蛇养殖、蛇加工、生物制药、康养等的产业,引导蛇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张建国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骆万丽实习生邓东静7月,酷暑。连日高温少雨让上思农场大片甘蔗地“渴”望甘霖。总农艺师陆辉徳打开手机里广西气...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