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面对连续恶劣天气,洪灾后三期防病各有侧重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7-04 01:30 大字

截至7月1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30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时间为近年来少见。预计本周,华北、黄淮、东北等地仍多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暴雨,并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我国南方多地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损失严重。统计显示,6月以来,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共造成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省(区、市)1216万人次受灾。

洪灾初期,即洪水冲击期,为灾害发生后数日到十数日。疾病种类总体与平时类似,重点需要预防洪水浸泡相关的湿疹、接触性皮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皮肤病,不洁水源或污染食物造成的非传染性腹泻,受凉疲劳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中暑、骨折等创伤,蛇虫咬伤及食物中毒等。

洪灾中期,即洪水积蓄期,为灾害发生后十数日到数月不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鼠洞和家畜的饲养场所被淹没,鼠类和家畜的粪便、尿等排泄物被冲刷,大量的病原体随洪水四处漂流,有利于蚊虫的孳生繁殖,且灾民露天住宿机会多,大多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人蚊接触机会也相应增多。此时皮肤病、腹泻、感冒、中暑等同样可反复发生,更需要注意预防霍乱、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乙脑、流脑、血吸虫病,手足口等肠道、呼吸、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洪灾后期,即洪水消退后的灾害恢复期,多为灾后数月到一年。此期由于受灾群众返回家园的人畜流动,灾区环境的破坏和蚊蝇滋生等致病因素的持续存在,所以某些传染病仍有扩散流行的可能。部分儿童可能漏种疫苗,使脊灰、麻疹、肝炎等靠预防接种控制的疾病发病率升高。

另外受灾群众长期心理应激、高强度劳动、物质相对匮乏、生活质量较差、环境相对恶劣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疾患、关节疾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面对洪灾需注意生活细节,防病不恐慌。少接触多清洗,皮肤应无恙。避免长时间接触沙泥污水,接触后及时清洗。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服,要特别注意身体皱褶部位的清洗。

尽量保持衣物干燥,皮肤干燥,注意防晒。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时要减少户外活动及劳动强度。注意补水及适量补充盐分。

尽量避免淋雨受凉,过度疲劳。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把好饮食关,预防非传染性腹泻。

饮用水前彻底煮沸,让水充分沸腾。吃新鲜饭菜,食物煮熟煮透,不食用溺死的动物及在洪水中浸泡过的食物,不食用野菜野果,库存食品需注意是否霉变或变质。环境卫生手卫生,杜绝肠道传染病。

腹泻伴呕吐、发热、脓血便、皮肤黄染等需及时就诊,主动报告卫生疾控人员,注意自我隔离,儿童或老年体弱者不与病人接触。

(作者为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战创伤医学科主任)

新闻推荐

防范汛情与疫情叠加冲击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胡 璐

近期我国南方地区多地遭遇强降水,部分江河水位偏高,山洪地质等灾害频发,防汛进入关键时期;同时,全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