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届“非遗购物节”启动 直播+非遗+扶贫,非遗好物也要做“爆款”
左图:恭城油茶制作技艺展示。 右图:根据广西壮锦设计制作的时装。
南国早报记者刘豫文/图
欣赏精彩的非遗节目表演,品鉴非遗茶品、领略制茶技艺,更有多位非遗大师、非遗技艺传承人展示和演绎各种传统项目技艺——这样令人大开眼界的活动,就出现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广西首届“非遗购物节”现场。
6月6日,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非遗购物节”正式启动,活动以“直播+非遗+扶贫”的新颖形式,集中向人们展示近年来广西非遗文化发展和传承的成果。
1非遗产品推向市场
当天的启动仪式上,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共有5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先后公布了7批次760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建成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工作平台386个,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抖音宣传培训班等活动,多举措传承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群、项目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相关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文旅消费,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精心组织了区内300多家非遗产品企业、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保护单位的500多种非遗产品,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开展“非遗购物节”宣传促销活动。
广西首届“非遗购物节”将搭建起战“疫”背景下宣传展现非遗技艺和保护成果的网络平台,有效推动更多非遗好物走向市场、走进百姓生活,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将推进非遗产品逐渐向品牌化、大众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壮锦、坭兴陶、六堡茶等非遗瑰宝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
2非遗保护跨界融合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少数民族“金花”网红主播、广西铁路旅游传媒集团的“动姐带你去旅行”和广西规划馆的主播们齐出动,为非遗产品代言。
与传统直播间不同,整个非遗线下场景固定在一个小空间内,可以看到古朴的茶室、木构的货架、茅草的屋檐。非遗技艺展演与古色古香的环境相映成趣,为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沉浸式直播体验,边走边看边购,乐在其中。
在专属带货直播间中,“金花”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向“云端”的观众介绍了壮锦抱枕、瑶族药浴、竹编收纳盒和坭兴陶保温杯等极具特色的广西非遗商品,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与消费渐成风尚。
广西知名旅游商品品牌“桂人礼”利用其线上平台,将无电商渠道的非遗产品,尤其是非遗扶贫商品,免费上架至其品牌旗下的淘宝店铺,并搭建非遗专场卖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线上展销,为广西非遗商品拓展销路,助力非遗扶贫。
非遗+电商、非遗+直播、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保护呈现着跨界融合的趋势,正通过多种营销手段走进大众的视野和生活。
3非遗品牌走向世界
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陈伯昌、织锦工艺传承人谭湘光、龙州天琴传承人李海燕、广西文场传承人林茜岐、桂林漆器传承人王伯杨……多位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技艺传承人都来到活动现场,向人们展示和演绎各种传统项目技艺。
在现场,王伯杨展示了自己带来的各类漆艺作品。这些漆器胎体以树根、青柚、灵芝、贝壳等天然材料为主,制作精巧雅致,让人爱不释手。为进一步介绍自己的非遗项目,王伯杨也站在了网络直播的镜头前。他介绍说,桂林漆器发源于西汉,在明代开始定型,手艺人是用天然材料做胎,每一件器物都是千姿百态,千器千面正是桂林漆器的一大特色。就像桂林的山水一样,桂林漆器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直播镜头外,记者还遇见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壮锦文化的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卡。
贺卡告诉记者,壮锦与服装时尚元素的结合,是帮助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去年,他们已经在意大利建立了中意壮锦设计中心和中国壮锦文化推广中心,有了这个文化交流的合作平台,广西的非遗——壮锦,也开始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新闻推荐
广西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发布 推动环境资源保护多元共治
本报南宁讯(记者/王春楠通讯员/陈如凯)记者从6月4日自治区高院召开的2019年广西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