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包干制”包出效益
邱石
据《广西日报》报道,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外国专家局)印发《广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实施方案》,启动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在全国首次将引智经费纳入试点范围,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赋予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大批高素质人才,还要营造良好环境,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潜能。
然而,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人才工作“重引进、轻使用”“重数量、轻效益”“人才引进来留不住”,人才“花瓶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条条框框的束缚太多,不少政策、制度、标准等严重滞后于实际情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求。
实践中,有些政策制度规定确实有些“落伍”,人才是引进来了,但开展具体工作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且存在“政策打架”现象,既束缚人才的手脚,又阻碍创新的步伐。如果用人单位“灵活”一些,来点“自选动作”,往往很难过得了责任关,结果可能会碰一鼻子灰。
比如,作为探索未知的科研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科研经费管理却管得很严、定得很细、卡得很死,经费使用很不便利。“酱油的钱只能买酱油,不能用来买醋”这类问题,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心病”,不仅给科研人员带来很大困扰、很多麻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创新工作。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打破那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限制,为人才松绑,为创新赋能,才能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动。这次,我区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水引智经费“包干制”,有许多亮点和突破。比如首次制定广西高端外国专家引进经费开支标准,允许项目开支科目灵活调剂、扩大开支范围,等等。
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支配权,给人才更多自由选择权,让经费使用更灵活、更有效益,体现的是“信任”,实现的是“减负”,最终目的是提升科研绩效、创新能力。这一改革举措,有利于我区引进国(境)外人才智力资源、汇聚全球创新要素,对于建设创新型广西、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改革是释放发展动力活力的源泉,推进改革主要应围绕人来开展。以改革为风、以创新为帆,破除一切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把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就此而言,我们期待更多领域和行业能结合实际推进出“包干制”改革措施,让各类人才能够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有作为,做到才用其专、尽用其才。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吴家跃)记者5月28日从自治区国资委获悉,今年以来,我区国资国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实现了早期收获。...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