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纯真而美好的乡土记忆 读黄孝纪散文集《瓦檐下的旧器物》
孙功俊
《瓦檐下的旧器物》是2019年10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一本散文集。作者黄孝纪和我算是文友,承蒙他在书出版后寄给我一本。黄孝纪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获孙犁散文奖等奖项。近年以其出生地湖南八公分乡村为写作样本,形成了颇特色的“中国乡存丛书”、“八公分记忆”系列散文集。不同于其他作家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来写乡村,叙述自然。同时他的文字又是有力量的,读时总感觉有一股绵柔之力蕴藏其间,在不经意中深入人心。
书中对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的日常旧器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细腻深情的描述,并配以彩色插图和极美的版式设计,立体展示了几代人历经的南方农耕岁月,是一部别样的农村生活史、乡村文化传。
这些旧器物相互关联,它们关乎于乡村的喜怒哀乐和乡村的命运史。是一条岁月的绳索,一头系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的乡村人,另一头系着新世纪后一代乡村人的命运转换。作为一种时间脉络,老器物的出现或者消失,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双重演绎与挣扎。
如作者所言,八公分这个普通山村,数十年来,它的沧海桑田,起伏沉浮,成为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化的兴起和加速,让八公分村日新月异,乡人不再局限于农耕,人们的生活更为丰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最难得的是作者通过这些旧器物,把与之相关的亲情、家人、血脉、情感,轻松托呈出来。通过器物突出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情景,突出乡村特有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旧器物就是一个乡村的味道,与人及人的生活粘贴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精神气场。
如果你认真阅读,会发现书中处处体现的匠人之心。为了突出人与器物的“互动”,这本书每一辑都有一条逻辑线。如第一辑是按照村人一生中会用到的器物顺序排列;第二辑是按照村人吃一顿饭会用到的器物顺序排列;第三辑把木工箱放在第一篇,其余各篇均是木制造的器物;第四辑以村庄的一天为时间线,爬上楼梯,高处眺望,器物依次出场;第五辑以稻谷收获用到的器物为序;第六辑以春夏秋冬四季用到的器物为序。最后以木桥收尾,走过木桥,作者也走出了故乡。
当今乡村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乡土文学的创作也面临着新的创作观念。单纯地抱守乡土文学传统,已经不能表现出任何意义上的精神景观,只有通过朴素的人物命运一起,才能有血有肉地书写文本的深度。
《瓦檐下的旧器物》是为变迁中的乡村,保留一份纯真而美好的乡土记忆,同时也向孕育我们的农耕文明致敬。在这部书里,我们读到了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此,我期待文友作家黄孝纪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新闻推荐
金玟廷(广艺韩国籍教师)现在我在广西艺术学院担任教师,对于2020年中国两会,我比较关注教育方面的信息。其中,我对扩大高校面向...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