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一次征文 一生情缘

广西日报 2019-12-04 07:35 大字

石才夫

人的一生,要走什么路,除了个人的主观选择,其实很多时候,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我现在就经常回想,如果没有37年前广西日报组织的那次读书征文比赛,我的人生之路,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那是1982年,我正在来宾一中上高一。自从小学和初中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我从此喜欢上文学。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的语文成绩一向很好,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那时班上订有中国青年报和广西日报两份报纸,是我每天课余必看的。有一天,广西日报的一则“新一代读书征文启事”吸引了我的目光。启事列出的书目,包括了王蒙的《青春万岁》等名著,也有夏衍《包身工》等中学课文篇目。正好,老师刚给我们讲了《包身工》,于是我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征文《从“包身工”到主人翁》,投给了广西日报。

这是我平生头一次给报刊投稿。稿子寄出后,我一面心怀忐忑,天天看广西日报,盼望能看到自己的名字,一面也想,一个中学生,第一次投稿,哪那么容易就能在省报发表的?就当是一次练笔吧。很快,学校放暑假,我回到村子里,看不到报纸,慢慢把这事也忘了。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闲坐,隔壁一位堂叔突然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兴奋地对我说:“广西日报上有你的名字!快看看,是不是你写的?”我急忙抢过报纸,在第三版(当时报纸就四个版),先是看到一行熟悉的标题,标题的下方,我的名字赫然在目。当时的心情,可以用狂喜来形容。我跟堂叔说,这报纸给我吧,我要珍藏起来。

我们村子很小,就三十几户人家,堂叔一阵咋呼,当天全村人就都知道我在广西日报发表文章的事了。

那个假期余下的时间,我几乎都沉浸在这件事带来的喜悦中。等到一开学,没想到学校的老师们也都知道了这件事,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专门找到我,又给了我一份刊有我作品的广西日报,勉励我继续努力,为学校争光。

后来,这篇作品还获得征文比赛三等奖,奖品是一部词典和一本《唐宋名家诗词欣赏》。

因为这次征文,我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将来可以当作家。我自己也对文学、对写作有了无法割舍的情缘。

我在广西日报第二次发表作品,是1987年,当时正在广西民院上大三。那时朦胧诗盛行,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进校的学弟学妹们,对大学生活既充满憧憬,也未免“朦胧”。我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别再朦胧——献给1987级大学生》,先是投给校报,编辑老师说太长,不好发。于是我投给广西日报,不到一个月,广西日报发表了这首诗。由于有在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发表作品的经历,1988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了《海外星云》报社工作,也成了一名编辑。

在《海外星云》工作了14年之后,2002年夏,我被调到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文艺处的工作职能中,有一项叫作“媒体文艺宣传”,就是要联系全区各主要媒体的文艺副刊、文艺频道(率)及文艺出版单位等,加强文艺宣传,把好舆论导向。在工作业务上,与广西日报的联系又紧密起来。2012年,我到区文联工作,全区的重大文艺活动,特别是“文学桂军”的成长,都得到广西日报的关注和报道。我在业余创作的许多作品,也陆续在广西日报发表,包括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晚会创作的主题朗诵诗《奔》,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主题诗歌《新时代颂》,怀念“时代楷模”黄文秀主题诗歌《一滴水回到河流》等。

一份省级党报,担负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同时也影响着许多个体的命运。如果没有37年前16岁就在广西日报发表作品的经历,或许我后来的人生,会走在另外一条道路上。就像登山,因为选择了不一样的路,自然也就只能欣赏这一路上的风景。我不认为这是遗憾,而把它看成是命运的眷顾和厚爱。为此,我对广西日报永远心怀感激,并祝愿她在新时代再创辉煌。

新闻推荐

广西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名列前茅 共采集31万多条目录

本报南宁讯(记者/唐广生通讯员/麻旭生)日前,由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组织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质量检查会在南宁召开...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