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冬日读书滋味长

江淮晨报 2019-11-24 07:15 大字

转眼,已到小雪。文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写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萧瑟冬日,万物俱寂,正是读书好时光。今天,你的枕边书是哪一本呢?本期小编就来推荐两本让人对抗浮躁、深思入定的书,他们是贾平凹的《万物有灵》和白先勇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本关于自我与回望,一本关于时代与人物……

用文学的方式思索生命本真

这世间一切,种种风物,一粒石子到高山流水,一丝暖风到天上白云,一只蚂蚁到一片叶子……无不在迸发着绚烂的光芒。——贾平凹

首部“自然”主题散文集

二十万文字, 随笔六十六篇,跨越了几十年的时光,《万物有灵》精选了贾平凹老师几十年的散文作品,是一部“自问自答”式的人生之书。这些文字中书写的是他关于生活,关于自我,关于回望的故事。那些大大小小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了不同年代人的心灵版块。全书既有对万物生灵的敬畏之情,也有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从对自然的关照中完成了对生命价值的关照。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可以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他的作品,小说具有广泛的影响,散文更是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自在独行》《秦腔》《古炉》《带灯》《废都》等,曾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以及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在贾平凹几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对自然的深情抒写一直是其写作的基本母题。这些自然里都有一层商州厚土的憨实,憨中见奇,通过对自然的关照去还原生命的纯粹和本真。天地、草木、鱼虫、鸟兽。这般琳琅的造物,天生便是美的,正如书中所提到的:

《落叶》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沙硕》世上什么东西生存,只有到了它生存的自然之中,才见其活力,见其本色,见其生命,见其价值。

《云雀》它该是多么快活,那唱的,再也不是犹豫的歌了,而是凌云之歌,自由之歌,生命之歌了啊!

这是一份对万事万物由衷的热情与好奇,对生命有所追求,并在追求中展现出浓烈的个人风格。更难得的是,横跨四十年,始终尊重生命的灵气,保持质朴与纯粹。这样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用文学的方式思索生命本真

如果说《自在独行》的主题是享受孤独,那么《万物有灵》就是在对抗浮躁。贾平凹在《自在独行》的最后一章谈到了禅意,贾平凹对景和物已不是简单的热爱,而是身在其中,情感交融!用他的话讲:“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这是自在独行的结尾,也是万物有灵的开篇。万物有灵且美,静观万物皆自得,看到本性并唤起万事万物也包括自己的灵性,这也是贾平凹创作永恒的主题。

贾平凹曾说过:“有一段,找我出散文书的人特别多,我都没有同意,太热闹我有点担心,我宁愿走的慢一点,走得长远一点。”

关于自我 关于人世 关于回望

自我,亲情,回望始终是人生路上跨不过的话题。

关于孤独,贾平凹认为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他说:“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关于父子,他写道,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蛇在蜕皮一样地始终是自己,但儿子却相当多的愿意像蝉在蜕壳的裂变。他无不感慨地说道:“儿子和父亲的矛盾是从儿子一出世就有了,他首先是父亲的妻子的爱心转移,再就是向你讨吃讨喝以至意见相悖惹你生气,最后又亲手将父亲埋葬。”亲情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东西,父子之间的嫌隙大概也只有时间才可以弥合吧。

关于回望,六十之后,身体机能最能直接反映。“脚老是冷,尤其怕风,睡觉首先得把被角窝好,但弄不明白往往脚上不舒服了,牙咋就疼。”在吃的方面,他总结:吃的越来越简单,每顿就是一碗饭。在接人待物方面,凡是来家都是客。

全书中时不时流露出贾平凹式的妙语与感触,有令人会心的幽默“书案上时常就发现一根头发。这头发是自己的,却不知是什么时候掉的。摸着秃顶说:草长在高山巅上到底还是草,冬一来,就枯了”,有诀别似的苍凉,“在每到大年三十夜里,肯定回老家去父母坟头点灯,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也有对人生顿悟般的感慨,“在不再使用最字。晓得了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最好,也没有什么是最坏”,还有乐天知命的豁达,“早晚都喜欢开窗看天,天气就是天意,该热了减衫,该冷了着棉”然而说到底,这不就是所谓的人生吗?这不就是所谓的生活?说到生命本身,他直言热爱,“生命是以有价值而存在的,有那么多的事情往前做,阎王就不来招呼,身体也会只有小病不致有大病了。”

《万物有灵》也是一本需要安静下来仔细阅读的书,这种安静恰恰是人们最需要的,我们想把每一秒都填满,留一点空白,生命的意义才能呈现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

漫漫冬日,阅读《万物有灵》会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那些掩在字里行间的情意会像壁炉里的火光,噼里啪啦地燃烧,让人温暖。

书写人生,重温时代的生命

我写作,是为了把人类无言的痛苦转换为文字

——白先勇

华语文学大家白先勇的重磅新作《八千里路云和月》已出版,这是暌违17年之后,白先勇先生的全新力作,书写了他的人生感悟,更是填不满的文化乡愁。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为两岸三地的读者所熟知,在整个华语文坛,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许知远更是在《十三邀》中称他是“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个可以被称之为天才的作家”。三毛曾说:“我也跟着白先勇的文章长大,爱他文字中每一个、每一种梦境下活生生的人物,爱那一场场繁华落尽之后的曲终人散,更迷惑他文字里那份超越了一般时空的极致的艳美。”

白先勇的文字影响了一代人的阅读观,是半个中国文化圈都鼎力推崇的大家。夏志清说:“白先勇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在艺术成就上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说相比或超他的成就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也不过五六人。”

这样的评价可谓十分中肯,也是白先勇自身写作的一个概括。

当被问及如何理解写作的意义时,白先勇说,我写作,是为了把人类无言的痛苦转换为文字。时代过去了,但总有故事留下来,先生用真挚的文字回望生命,描写这世间的人性人情,以及那些不被历史湮没的身影。

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白先勇沿着上一代的足迹追溯历史,带领我们重温那一整个时代的温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就是白先勇,一个穿行在文学世界里的智者,一个内心充满柔情坦荡的文化大家。

在代序《走过历史的长廊》中,他写道,《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本集子收辑了自2002年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树犹如此》以来,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辑一:家国情怀”主要记述我的父亲母亲并及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辑二:记人物”则是记述深交多年师友之间的情谊往来;“辑三:阅读感怀”是这些年所撰写的书评序文等。

2012年起,白先勇开始了“八千里路”巡回演讲,追寻父亲白崇禧将军当年历史的足迹,走访了十二个城市,为父亲奋斗的青春和峥嵘的岁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让世人看到了一位更加客观真实的民国将军。本书第一辑让我们全方位、新视角、更加客观地认识了这位国民党将军,了解了他为广西生产建设和军队管理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要想了解一个人,去了解下他周围的良师益友,不失为一个好途径。本书第二辑是白先勇在写他的师友,无论是通过描写交往经历,还是借用师友的作品,无不流露出浓浓的情意。

白先勇用简洁的笔法,写就了一篇又一篇真挚的情:好友李欧梵和李玉莹的“倾城之恋”;舞者江青与瑞典丈夫比雷尔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这些都让人对婚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也能看出先生的细腻情感。

白先勇对学者长辈的帮助和提携的感恩之情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了高克毅和夏志清在对待晚辈时的长者之风。在《怀念高克毅先生》一文中,他写道:同他接近的人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令人想起《论语》第一章的“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在他眼里,高先生集中西文化美德于一身的人,堪称模范,亦师亦友的三十余载,他从高克毅先生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翻译的知识,更多的是从容生活的态度。

白先勇交友甚广,从画家、作家、译者到摄影师、演员、慈善家、禅修者,书中,白先勇对他们不惜赞叹和钦佩之情,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他的笔下,把奚淞从事的禅画、书桌的摆设描写得事无巨细;有对杨月荪不拘世俗潇洒一生的理解,也有对顾福生一辈子只说真话的崇敬。他与林青霞、夏志清、黄铭昌等相互尊重,相互敬佩,朋友之间至真至善的情感,更让读者动容。

本书第三辑是关于白先勇先生阅读书籍的书评和序文。和白先勇先生有着同年代共同经历的赴台或远洋的人,都有着浓浓的乡愁和深深的爱国情谊。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书写者。写作60年,白先勇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敬畏之心。他书写时代的更迭,为我们讲述时代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情感。

时代已去,回望生命,书写人生。这正是白先勇先生的真诚和纯粹。《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委婉的长河,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余韵,在寂静无声的文字中,含蕴着丰沛的生命力。白先勇的文字似和风煦暖,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凉。读他的书恰似冬日里喝口甘甜的热茶,瞬间心田便暖了。

晨报记者 侯梦梦

新闻推荐

广西代表队收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多个奖项

南宁讯11月20日,2019年中国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落下帷幕,广西8支参赛队伍与全国200支代表队(项目)比拼,最终夺得多个奖...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