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好书榜读爱情之忧伤 享宽窄之哲思
11月好书榜 初冬深夜,围炉静坐,握一杯热饮,读一本好书,算是最好的时光了吧。这是一个人人都写作也有平台发表的时代,但是写出耐人琢磨和寻味的文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读读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吧,它曾启蒙和激发了一代又一代文艺人的创作热情,也一定会给你用文字精美准确表达的启发;人们总是从小说中感受王安忆的精神世界,但在她的散文作品《成长初始革命年》中,我们发现她暂时跳出了虚构,真实地“走到”读者眼前来。发现了生活“断舍离”之道,让万千人受益的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又发现,我们日常使用语言也跟我们过上怎样的生活有很大关系,翻翻她的新作《108件小事》,你会眼前一亮;70后女作家鲁敏是如何读书的,她是如何把自己养成一个优秀女作家的,听听她在非虚构系列中讲述“时间望着我”;人生道路,且行且珍惜,要生活得豁达,您可以多学学哲学,思考宽窄、高下、难易等等自然法则的互相转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宽窄之道》,集四十位名家之作,享四十种人生哲思。他们的人生、思想、文笔风格各有特色,一本书让你领略40款宽窄哲学。
1 是之,我爱你
《我和于是之这一生》
作者:李曼宜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他是《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茶馆》里的掌柜王利发、《青春之歌》余永泽、《骆驼祥子》里的车夫老马、《太平湖》里的老舍……他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2019年11月,《我和于是之这一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于是之的爱人——今年94岁的李曼宜。
于是之凭借表演天赋和超出常人的努力,从社会底层中奋斗出来,保持了终生的学习和谦逊。他一生视表演艺术为生命,创造了多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受到观众喜爱。书中起笔自两人于1949年的相识相知相爱,有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甜蜜忧伤,有于是之此后60余年里在话剧表演事业和个人命运上的艰难跋涉,有风波迭起、世事沧桑中的伉俪情深,相依相偎。1992年舞台谢幕之后,于是之与病魔之间进行了怎样艰难的抗争?从中可以读到,风光无限的演员生活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撰写爱人的回忆录,其中的细节最令人感动。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大约是在1944年。李曼宜住在一个很大很深的院落,五六户人家都是知识分子。那年暑假,孩子们排演话剧《雷雨》,人手不够,一个孩子请来了于是之(当时名叫于淼)做“外援”演周萍,正好李曼宜演繁漪。若干年后,提起这段往事,于是之说:“你那时只顾低着头念词,从不抬头看看,凡是繁漪台词里有‘我爱你’或者‘你爱我’的话时,你只念‘我—你’‘你—我’,把那个‘爱’字去掉了。”李曼宜抗议:“繁漪有这样的词儿吗?我怎么不记得?”于是之说:“有,有,有啊!”说罢,哈哈大笑。
1950年3月22日,于是之和李曼宜结婚了。婚后的于是之并不“完美”:比如,他喜欢生闷气,用拳头捶桌子,还捶自己的胸口,甚至曾夜里跑到院子里,用头顶着木柱子使劲蹭,发脾气时摔过茶杯,最严重时摔暖壶。1992年,很多人知道于是之病了,因为他在《茶馆》的告别演出中出了很多错,甚至演了几百场的这出戏,居然忘词儿了。舞台上的于是之已经不是当年的于是之,但还是李曼宜心中的爱人于是之。于是之去世后,在最后送别时,很多人送来花篮,挽词极尽哀荣。李曼宜的花篮上只写了五个字:“是之,我爱你。”
2 春天永远与你同在
《金蔷薇》
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俄]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即使只有荒野的泥沼是你胜利的见证,那连它们都会百花繁衍,变得异常美丽——春天永远与你同在,只有春天,光荣属于胜利!”这一句话出自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
这本谈艺术创作的书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它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娓娓谈论着语言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我们的不只是关于写作的知识或经验,而首先是对美、艺术、写作的热爱。它使人真切感到: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文学批评家施战军说:“《金蔷薇》实际上就是一部关于文学与生命、语言与情感、人与生活的相互呵护、赤诚相待的书。人间烟火中自得的优雅,美不胜收;出类拔萃后的返璞归真,绝非眼花缭乱。”
在他笔下,那片广袤苍茫但又阴郁暗淡的冰雪大地变了模样,寒冷的空气里氤氲着凉爽清新,岑寂的海岸线汹涌着波涛和激情,孤独的雪山辉映着月亮并将皎洁之光折射到人间,而枯寂的荒原上传来骚动的冰层坼裂声。毫无疑问,他是个想象力超群、心灵异常丰富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葆有孩童的幻想、纯净、天真,更不曾遗落天赋的诗性礼物,因此,他不会老去。他似乎能捕捉得到世间一切色彩线条声音,能感知世间所有欢乐背后的泪水。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年生于莫斯科,父亲是铁路统计员,少年时因父亲职业的关系,得以坐火车到过华沙、高加索、奥德萨、莫斯科和布良斯克省的大森林等许多地方,这种经历使他终生热爱旅行,养成对大自然的热爱。自中学时代起格外爱好文学。他于1956年发表的谈论创作的散文集《金蔷薇》广受欢迎,自1950年代末期译介到国内后,启蒙和激发了一代又一代文艺人的创作热情。
3 独享四十种人生哲思
《宽窄之道》
编者:封面新闻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自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9月14日,四十位文化界名家连续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纵谈“宽窄之道”。他们是曹廷华,车延高,邓凯,傅天琳,龚学敏,何开四,侯志明,胡弦,霍俊明,吉狄马加,贾梦玮,蒋登科,蒋蓝,李钢,李后强,李瑾,李少君,李元胜,刘笑伟,刘萱,罗伟章,吕进,马原,米瑞蓉,缪克构,邱华栋,丘树宏,荣荣,孙卫卫,谭继和,田耳,王久辛,吴传玖,徐则臣,阎安,杨克,叶延滨,曾凡华,张新泉,周啸天(按照姓氏字母顺序)。有小说家,有诗人,有学者,有企业家等等,虽然他们人生各自着力的领域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思考者。他们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思考着生活中的哲学,也用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分享。2019年10月,集40种宽窄人生,粹40种宽窄之道,也被收集成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成书《宽窄之道》。整本书色调高雅,是淡淡的草绿色,很是清新可人。作者的名字铭刻其上,围绕着“宽窄之道”几个大字,像一个一个邀请人深入阅读、走进的灵魂之钥。
40位名家,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自己的成就,有自己成熟而独特的看法、审美,对宽窄、人生哲学有不同理解,文笔风格各异,可谓精彩纷呈。”作家邱华栋在夜晚沉吟:“生与死的对立之门一齐向我敞开,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很多。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就是人人要通过一道道的窄门,过一个个坎儿,然后才能来到更加宽阔的地带。世界,永远都充满了新生的希望,虽然同样存在着寂灭的悲哀。”在地铁上勤奋写作的诗人李瑾,在北京回望老家山东,思考人生:“我也会为当年的俗气、土气和狭隘的乡土观暗自赧然。但人生总是这样的,和演戏一般无二,不时会有新的角色和舞台,在前面候着。”阎安是一位对诗、世界等本质思考得非常透彻的陕西诗人,面对“宽窄”,他写道:“相信读书能把世界变轻,或者通过读书能获得一种把世界变轻的通灵术,然后世界改变了其原有的属性,变得无所不能,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能逃脱厄运,化险为夷。”
4 寻找家族历史的源头
《成长初始革命年》
作者:王安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王安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中国文学、文化领域持续在场,像“女工”织毛衣般编织着自己的创作。但王安忆的名字,始终是和小说家的身份紧紧联系在一起。《成长初始革命年》中,小说家跳出了虚构,以时间为经纬铺排自己的思想与生活,真实地走到读者眼前来。
这本书是王安忆首次以散文形式记录小说家思想历程的新书。她从自己的家族历史源头讲起,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写到二十一世纪,横跨作者半个世纪的生涯,囊括了随笔、演讲、对谈多种体裁,衍生出历史记忆里的个体历程。书中王安忆重走绍兴,寻找家族历史的源头。王安忆曾插队徐州,在文工团拉响命运的琴弦;她曾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演讲,劝他们做无用而有趣的灵魂;她与年轻的写作者对话,让他们莫再把她当成前辈,实则他们都是同代人。她还去到维也纳、俄克拉荷马,在另一片星空下冥想文学的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茹家溇》中,王安忆于寻根文学的热潮里梳理自己的来路,去绍兴追访遥远的祖先,那是成长的源头也是思想的源头。上世纪九十年代,《接近世纪初》中,王安忆唱出了世纪末的语调——时间好像都在加速,从生到熟,从熟到衰,而加速的成果“地球村”带来的无限同一性却令人怀疑。近年来,在《音乐时代》中,她去到维也纳,穿梭于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与音乐之乡迷人的剧场间,探讨音乐的意与趣;在《祛魅时代的异象》里,她以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谁带回了杜伦迪娜》为基点,从拉美文学大爆炸说起,尝试触碰现实世界与魔幻世界之前的模糊地带……借着作者的观看、思考,读者得以看见平日虚构背后作者的实体。
《魏庄》里的文工团伙伴、《成长初始革命年》中淮海路公寓三楼的中产阶级家庭、《我的同学董小萍》里的小学同学董小萍、《重建象牙塔》中同为69届初中生的陈思和、《英特纳雄耐尔》里“我”永远追赶不到的精神偶像陈映真,以及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或青创会上那许许多多青涩的后生……人物之外,王安忆还对时代的器物、景观、气氛、小市民的衣食住行等做了相当描绘,为我们建立一幅历史时期全方位的图景。
5 将最好的滋味与同道分享
《时间望着我》《路人甲或小说家》《虚构家族》
作者:鲁敏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真正幸福的时光像喜马拉雅山顶上的空气那样稀薄,而这稀薄中的氧气部分,实际上都是来自阅读。”近日,“鲁敏随笔三册——《时间望着我》《路人甲或小说家》《虚构家族》”在南京首发。这是70后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敏,迄今二十余年来非虚构作品的首次完整结集,收录了鲁敏的个人随笔、创作漫谈、阅读笔记、文学对谈与演讲等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从“我读”、“我写”到“我说”,全面、完整而立体地揭示了一个70后代表作家的文化滋养和创作经验。《以父之名》《母系》《胡迁之死》等备受关注的文章亦全文收录。
1998年的某个下午,鲁敏站在一栋写字楼上往下看人行往来,内心早起波澜的她心念一动,决意踏上小说之路,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现实之虚妄。从小说起步的鲁敏,其实从未停止自己在非虚构方向的耕耘,如果从1999年写作散文《青春期》开始,甚至可以说二者是同步的。“想想这么些年来,总在小说里替我那些虚拟人物奔走诉说吁告,这回,也听听自己的声音,就算沙哑不动听,也是一条真嗓子”。鲁敏把这些声音放在了《时间望着我》里。这是一部与时间、与生活、与肉身的对望之书,凝结个体经验和智性拷问。从浮生逝水到笔触字迹再到肉身沉重,鲁敏直面自我,在时间的目击下,以往事为证人,回望曲折来路,剖开渺微内核,呈现伤痕与自省。
《路人甲或小说家》分享了鲁敏如何发现和确认自己对写作的爱恋、如何在无意识中奔向写作、又如何有意识自我养成的曲折过程。《虚构家族》收录“重度阅读症患者”鲁敏多年间的文学阅读笔记以及她为“同道中人”开列的一份杂食书单,是世界文学漫谈,是功能阅读导览,也是文学写作课堂。“可以把阅读理解为一种社交,安全、高效且最令人愉快的社交途径。”有点像是写给经典、写给前辈、写给阅读的情书。“穷年累月、点灯熬油的阅读生涯里,自然也有许多败笔和痛苦的记录,但滋味最好的那部分,我特别想与同道人分享。”
6 掌控自己人生的重要方法
《108件小事》
作者:山下英子自凝心平[日]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断舍离,一种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来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的新整理概念,也是近年来最为国内大众熟悉的生活方式之一。它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于2000年左右提出,在近20年的时间里,影响全球千百万人。在实践和推广“断舍离”概念多年后,山下英子又联合日本身体心理学家、自然疗愈力导师自凝心平,历时5年、首次合作打造的新作《108件小事》,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这本书中,两大领域专家基于各自的生活实践和体验,共同提出了108个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提示。每一个提示提出后,山下英子与自凝心平都从各自的领域和角度,阐述了其中深意。这108个提示从物品、语言、关系等生活层面,逐渐过渡到意识、改变、进化等精神层面,以启发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我觉察力,拿回人生的主动权。
在日常生活中,内心世界会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表现出来。山下英子在书中认为,语言也会有过剩和不足。语言,词不达意则为多余。我们经常会漏说重要的部分,而有时却说了太多没必要说出口的话。这些细微的失误有时候会扰乱人际关系。说一句“不好意思”,可能大家情绪都会平复;而一句“反正就是这样”可能令双方都感到不快。自凝心平则说:“再来一口、再来一个、顺便买一个、两个都一起买了,我们面对这样的诱惑时总会显得十分软弱。而随后深陷物品过剩的生活,则会导致在关键时刻心门失守,说出不该说的话让对方不快;或者说不到位,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物品数量剧增会导致人心力不足,而一个人如果内心强大,是不需要那么多物品来满足自己的。”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温驷昌)11月23日,五彩田园农业嘉年华举办主题为“菊之韵、心之旅”菊花展,3万余盆菊花齐绽放,为市民送上一场花海...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