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跳伞奇兵”杜昆明 我的人生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

玉林日报 2019-11-04 06:51 大字

①1965年9月24日,在第二届全运会跳伞优秀运动员表演赛的男子600米9人集体综合跳伞中,杜昆明与队友组成的国家联队一举打破世界纪录。在闭幕会上,周恩来总理亲切地接见他们,并与杜昆明(右一)握手。

②在广西电影制片厂职工宿舍的家中,杜昆明翻出老照片,向记者分享跳伞运动生涯的故事。

③杜昆明用心保存着2本珍贵的跳伞证,里面详细记录着他每一次跳伞的时间、高度、任务等,早已泛黄的纸张见证着“跳伞奇兵”诞生。

④在那个年代,跳伞运动是一项借助空军支持才能开展的项目,运动员训练强度高、任务重。图为杜昆明在完成跳伞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叠好降落伞。

⑤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期间,杜昆明任过制片主任,负责制片管理工作。图为在影片《天火》拍摄现场,杜昆明(右)与多次出演蒋介石的演员孙飞虎合影留念。(本版图片②③由本报记者 林冬冬摄,其余均为杜昆明本人提供。)

“我的人生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我能做的,就是直面突如其来的变化,咬紧牙关,迈开步子,这一关就能挺过去。”

杜昆明

【人物名片】

杜昆明,1942年出生,玉州区南江街道平志村人。1960年至1966年,他成为了专业跳伞运动员,因两破世界跳伞纪录,有“跳伞奇兵”之称。在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上,他得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授奖,获当时中国体育界最高荣誉的“中国体育荣誉奖章”。退役后,他跨界电影行业,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与著名导演张艺谋成为同事。

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拉开帷幕,举世瞩目。

地处南疆的邕城,77岁的原广西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杜昆明的心与这一体育盛会同跃动。在广西电影制片厂职工宿舍的家中,杜老每天都会守着电视机,有跳伞项目比赛,老人的视线更是一刻也不愿移开,生怕错过哪一个精彩瞬间。

客厅墙壁上那一幅约一平方米的黑白照片,正是杜昆明耐心守候跳伞项目的缘由 在1965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杜昆明与队友共9人参加跳伞项目打破世界纪录,周恩来总理在闭幕式上接见他们,紧握杜昆明的双手向他表示祝贺。在场记者轻按快门,捕捉了这一珍贵瞬间。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这幅照片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我曾经是一名国家跳伞运动员。”坐在临窗的书桌前,伴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杜昆明捧着这张有故事的黑白照片,细细凝视,心绪不禁被拉回到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

因酷爱体育,他初三时成了专业运动员

杜昆明告诉记者,他打小就非常喜欢运动,在竹美小学、玉林一中求学时期, 酷爱各项体育运动。“一直以来,我把运动当成一项业余爱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体育道路上走这么远。”

因为体育,杜昆明的人生轨迹改变了。1958年10月,正在玉林一中读初三的他代表玉林参加全区中学生运动会,因短跑成绩突出,被选入广西体专学习。当得知杜昆明要去读体校时,杜家人十分开明,觉得孩子以后有机会当个体育老师也不错,很快便达成了一致想法。

来到广西体专后,杜昆明入选广西田径队,日复一日进行着田径科目训练。杜老回忆道,当时,自己与大多数同学一样,都是抱着毕业以后当一名体育老师的念头,一门心思扑在体育训练上。

有一段时间,细心的杜昆明注意到,每当他们开展训练时,总有一名身着制服的军官远远看着他们训练,有时还会与教练耳语一番。有一天,学校领导特意将他和另外两名同学叫到办公室,一走进办公室,他发现那位军官也在那里。

“我看你们反应挺灵敏的,去跳伞,敢不敢?”那位军官开门见山。

“敢呀。”3个正青春的小后生血气方刚,相互看了看,异口同声道。

事实上,这3个年轻人当时根本不知道跳伞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跳伞运动员选拔会如此严苛。经过一系列的项目测试、身体检查后,仅杜昆明一人通过选拔。

1959年1月,杜昆明转入广西伞塔跳伞队,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跳伞运动员。

“那时,我已经设定好毕业后当体育老师的人生轨迹,方向突然又改变了。人生真的是太奇妙了!”杜昆明感慨道。

1959年9月,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举行,训练还不足一年的杜昆明代表广西伞塔跳伞队参赛。1960年3月,他又转入广西飞机跳伞队,继续从事跳伞运动。

入选国家队,他和队友两破跳伞世界纪录

进入广西飞机跳伞队,杜昆明求知若渴,抓住一切可以获取知识的机会学习专业知识。不料,没过多久,广西飞机跳伞队因财政困难而解散,杜昆明顿感人生迷茫。

越努力的人越幸运。杜昆明因业务技能扎实,获推荐到国家跳伞队。经过考察后,1961年1月,他正式成为国家跳伞队一员。入选国家队,既代表荣誉,更意味着艰苦与付出。

杜昆明告诉记者,跳伞运动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空中动作和着陆目标。为此,跳伞运动员首次上机跳伞前,必须进行为期3个月的地面训练。除了要学习空气动力学、气象学等理论知识外,还要训练地面着陆、空中开伞等实训科目。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水平不高,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十分艰苦。

其中,趴凳子是跳伞运动员必训的地面科目。“在训练时,我们要趴在一张凳子上,双手双脚保持平衡模拟空中姿态,大家都笑称自己就像青蛙一样。”杜昆明回忆起训练时的艰辛。后来,有人提出可以利用报废降落伞的背带,也一样能达到训练目的。慢慢地,跳伞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得以改善。

在客厅的橱柜里,杜昆明细心保存着一个百宝箱 两本跳伞证、运动健将纪念章、跳伞训练日常照片等。翻开其中一本用纸皮包着的跳伞证,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杜昆明一次次从飞机上一跃而出的时刻:“次数,1;年月日,60.3.1;跳伞高度,600M;跳伞任务,尝试……”

杜昆明抚摸着那本约手掌大的跳伞证,一页页翻开,一次次跳伞点滴闪现脑海,他还饶有兴趣地与记者分享了几次特殊的跳伞经历。

提起自己第一次跳伞,杜昆明笑着说,几乎每位跳伞运动员首次尝试都是成功的,因为太渴望体验这项“勇敢者的游戏”了。“前五次跳伞极其考验心理素质。第二次出跳伞任务时,几乎每个人一进入机舱,双腿就开始发抖。但上了飞机只能靠自己,没人能帮你。”

作为当时在空军支持和合作下才能开展的项目,跳伞运动员必须接受铁一般的纪律、高强度的训练。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心血和汗水后,杜昆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跳伞本领,也迎来了为国家争光的荣耀时刻。

1965年5月,多个联队在北京比赛,杜昆明与队友组成9人国家联队,打破了1500米集体综合定点跳伞世界纪录。同年9月24日,在第二届全运会跳伞优秀运动员表演赛的男子600米9人集体综合跳伞中,他与队友组成的国家联队以平均距离靶心4.31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前苏联运动员保持的5.27米的世界纪录,大长国人志气。

“得知自己破了纪录,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回忆起那段被国人牢牢印入脑海的往事,杜昆明言辞谦恭,但神彩飞扬。

“跨界”电影业,他开启人生新航程

1966年,杜昆明从国家跳伞队退役。此时,他为自己预设好今后要走的路 当时,广西跳伞队准备重整旗鼓,向多位广西籍国家跳伞队运动员伸出橄榄枝,国家体委也表示会支持一架飞机。杜昆明作为其中一员,准备退居跳伞运动幕后任广西跳伞队教练,为广西培养更多专业跳伞运动员。

万事俱备,再遇变数。杜昆明作为那个时代大潮的一分子,其工作生活轨迹也发生改变。

1966年至1970年间,杜昆明的关系落户广西体委。期间,他尝试着自己干点事,回到玉林一中、玉林高中物色挖掘跳伞运动员。然而,他这个美好愿景未能实现。

1970年10月,杜昆明决意另辟一方天地,向组织申请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

从体育界到了电影界,杜昆明的“跨界”让身边人都吃了一惊。

“每次转型都得重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嘛。碰上不懂就开口问虚心学,任何事情都能做成。”杜昆明拿出自己当跳伞运动员时的那股韧劲与毅力,一头扑到电影制片事业上。

杜昆明告诉记者,1981年1月,他到北京电影学院制片管理班进修时,与张艺谋相识并同在学院学习。次年,张艺谋等人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与杜昆明又成了同事。张艺谋等人到电影制片厂后,便组成一个青年摄制组,拍摄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等影片。当时,张艺谋负责摄影工作,尚未转型做导演。虽然两人没在一个摄制组合作过,但一有机会,他们便互相探讨业务,闲时,还会喝上几盅。

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的32年时间里,杜昆明先干剪辑工作,后任制片主任,负责制片管理工作。他指挥拍摄了一批令人称道的影片,其中,影片《弧光》在第16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特别奖。

2002年,杜昆明从广西电影制片厂退休。退休后,杜老成了家里的全职保姆,全身心照顾起小外孙。如今,杜昆明成了大家口中的“渡爷”: 老爷子常常说渡人渡己,又是电影制片厂大院里年纪最长的“爷”字辈电影人,便有了这一名号。

临近采访结束,记者接过杜老手中的跳伞证,翻阅时发现最后一次记录上写着:次数是1297次;时间却定格在1975年9月22日。

原来,1975年的一天,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的杜昆明接到一通特殊来电:第三届全运会开幕在即,跳伞作为其中一个表演项目,希望杜昆明可以回队参加为期半年训练,全运会期间,将在北京怀柔水库进行水上跳伞项目表演。

回到播撒汗水与心血的国家跳伞队,见到一张张曾朝夕相处的熟悉面孔,再次从飞机上一跃而出完成跳伞,杜昆明和队友用精湛的跳伞技艺征服现场观众,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他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干一行爱一行,从事跳伞运动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没想到多年后还能再一次参加跳伞,也算得上是完美谢幕了。”杜昆明说道。

语 调

1

问:过去一年,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我的退休生活没什么变化,可以说是很有规律。这或许是运动员自律性强的原因。

2

问:未来,您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生活)有什么期待?

答:知足常乐,我经常对身边的人这样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身体健康,多看看祖国的壮美河山,多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3

问:您对家乡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答:我每年都会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每次回去都觉得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祝福家乡发展越来越快,家乡人民越过越幸福。

新闻推荐

离婚查不到丈夫财产状况可向法院起诉申请调证据

南国早报黄芳整理查不到丈夫财产状况,这婚咋离赖女士问:我老公在外做工程,常年不回家,孩子都是我照顾。我现在想离婚,但无法查...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