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缘分,叫帮扶
□本报记者欧阳利环
倪驰李军田
陈世想本来没有朋友,自从他交上第一个朋友之后,通过这个朋友的“介绍”,他又认识了1500“个”朋友。
这1500“个”朋友其实并不能用“个”来形容,因为它们是鸡,准确的量词应该是“羽”。但陈世想真把它们当成了朋友。
10月11日一大早,陈世想睡醒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喂鸡。看着这些鸡欢快地进食、在鸡舍内追逐打闹,他似乎全然没有发觉满地的鸡屎臭。在所有的鸡都吃饱了后,他才匆匆地去吃早餐。
陈世想是八步区铺门镇笛口村人,1996年生,23岁的他,人生仿佛一张白纸。
“他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残疾了,右手只能做到微微抬起,而且智力水平也不高。”中国电信广西公司驻笛口村第一书记孔令富向记者介绍陈世想的身世时,脸上挂着的全是怜悯的表情。
像这样的一个孩子,其成长最需要的就是父爱母爱的呵护。令人遗憾的是,陈世想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不久,他的母亲也悄然在他的视线中消失,从此无影无踪。在这之后,陈世想只能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作为第二任中国电信广西公司驻笛口村第一书记的孔令富,在到任的第一天就查看了村里的扶贫档案,当他看到陈世想的情况时,“心顿时被震了一下”。次日,他便到陈世想家做家访。
“奶奶已经超过90岁,坐着轮椅在家门口晒太阳。陈世想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一言不发。这个家没有产业,没有就业人口,连招呼人坐的凳子都没有。”在孔令富的第一印象中,领着低保过日子的祖孙俩,已经把其他谋生手段全都放弃了。
从这一天起,孔令富成了陈世想的帮扶人。随着两人接触的增多,长了一张娃娃脸的孔令富也成了陈世想的第一个朋友。
今年3月的一天,陈世想带着哭腔打电话给他的朋友孔令富:“我奶奶‘走’了,今后我该怎么办?”
放下电话后,孔令富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这是一个跨过20岁不久的年轻人,他右手残疾,智力不高,没有任何劳动技能,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虽然领低保可以让他吃穿不愁,但就这样过一辈子吗?”面对来到人生十字路口的帮扶对象兼朋友陈世想,孔令富陷入深思。
“你要找点事做,这样生活才会更好。”在一次交谈中,孔令富动员陈世想找一份工作。
“好。”陈世想似懂非懂地回答道。
不久后,孔令富四处托人终于帮陈世想找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是在供港蔬菜基地里摘豆杯,对劳动技能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工资则是计件发放,干得好的话一天挣几十元不成问题。
令孔令富失望的是,没几天,陈世想就被老板辞退了,原因是“他在干活时经常把地里的菜搞烂”。更令孔令富失望的是,陈世想根本没把丢了工作当回事,“失业”之后天天躲在家里玩手机。
“你奶奶‘走’的时候你问我以后该怎么办,你再这样懒下去,你奶奶也不会‘走’得安心。”孔令富又一次找到陈世想,并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今年8月,孔令富将陈世想领到当地一家专业合作社,让他在这里“照顾”合作社养的1500羽鸡。
一开始,陈世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要人打电话催他,才慢悠悠地过去给鸡喂几把饲料。合作社的股东们看不下去了,几次想“炒”了他,但都被孔令富好说歹说劝住了。后来,孔令富索性把陈世想的床搬到鸡舍附近的一间房子里,让他在里面住着,有空时就和他一起喂鸡,给他讲解养鸡的知识。
几个月下来,陈世想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些鸡。“以前催几次他才来喂鸡,现在他是喂了鸡才会去干其他事情。”说起陈世想的前后变化,孔令富甚是欣慰。他说:“在这里喂鸡工资并不算太高,作为陈世想的帮扶人,我最希望的就是他能在这里学到一门基本的谋生技能,这样才会有属于他自己的未来。”
“现在喂别人养的鸡,以后我要喂自己养的鸡。”说到鸡,陈世想的双眼泛着光芒。
新闻推荐
●怡江社区通讯员黄璇晚报讯15日,怡江社区组织党员集中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