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铁山港:时代更迭中的变与不变 “我和我的北海”系列报道之二

北海日报 2019-10-16 15:49 大字

曾经的渔村,现在是塔吊林立的码头;曾经的渔民,如今穿上工服走进工厂;曾经的养珠女,十几年不养贝、不插核、不采珠,如今又拾起老本行;百多年前因凄美爱情故事而流传至今的南康镇《卖鸡调》,如今焕发新的活力,为人们带来新乐趣。

时代更迭,铁山港变了,它从渔村走向城市;铁山港没变,人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耕耘这片热土。

欧瑞伟:

从南乐村村民变工厂上班族

早上8时,欧瑞伟准时来到斯道拉恩索消费纸板中国区北海工厂。

“滴——”打卡、进车间、参加安全生产会议、交代组员生产注意事项,一大早,忙完这些,欧瑞伟才有空跟记者聊聊天。

欧瑞伟的生活,就像南乐村委田寮村的这片土地,从荒芜走向繁荣。

2008年,高中毕业的欧瑞伟前往广东东莞打工。一天12个小时的生产线高压工作,每个月拿到手却只有800元,一年到头只有春节能回家一趟。

“太辛苦了,完全拿健康在拼,跟家人聚少离多,每天的工作让我像个机器一样,看不到未来。”欧瑞伟说。于是,他回家了,哪怕回家后只能种地务农。

有一天,欧瑞伟突然发现离家2公里远的曾经偏僻到无人愿意踏足的荒地,来了许多工人。慢慢地,荒地开始热闹起来,泥坑被填平了,小丘被平整了,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间间厂房立了起来。

走在厂房周边的小路上,欧瑞伟一遍又一遍打听工厂的情况,看着日渐成型的厂区,他想,要是能进这工厂就好了。2015年12月,他如愿以偿,成为工厂浆包线的一名操作员。

“现在的工作跟以前在东莞的工作大不一样,我们要岗前培训,要学习企业文化,要掌握专业技能。”欧瑞伟颇为惊喜,他所在的生产线是整个工厂生产线的头道工序,这让他觉得自己成了“有价值的人”,不再只是生产线上的“机器”。

随着工厂越来越多,欧瑞伟发现,曾经外出打工的发小、乡亲都回来了,大家都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了。以前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年见不到一次面,现在几乎天天见;以前大家见面聊的是八卦,玩的是棋牌,现在见面谈论的都是工厂里的事。

“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收入稳定,就是幸福。”说完,欧瑞伟踏上厂区宽敞的水泥路,回到车间,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陆凤娟:

因珍珠与爱结缘,从此嫁到青山头

陆凤娟的故事,要从她脖颈上那串明亮又耀眼的珍珠说起。

见到陆凤娟时,她正忙着收拾采珠用的工具,即使穿着工服,也难掩颈上珍珠绽放的光彩。“这串珍珠是结婚时丈夫送的。”陆凤娟娓娓道来,上世纪90年代,营盘镇养珠业迎来巅峰,作为主战场的青山头,每年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打工谋生。陆凤娟跟着打工大军,从南宁来到青山头,在珍珠养殖场当起了养珠女,也因珍珠与爱结缘,认识了当时也在厂里打工的青山头年青小伙,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从此便成了青山头人。

像陆凤娟这样,因珍珠与爱结缘,在当时的打工大军里是普遍现象。广西、广东、福建等周边地区的年青人,不仅在青山头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回忆起当年青山头的热闹,陆凤娟满是骄傲。那时候,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从村里到海边养珠棚的路上,自行车大军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堪比现在大城市的堵车盛况。

结婚后的陆凤娟与丈夫一起,开启了家庭户养珠模式。她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的青山头村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珍珠,她家算是养殖规模比较小的,每年养约20万个珍珠贝,能赚大几万。随着珍珠养殖逐渐走下坡路,陆凤娟也不再养珍珠了,海边搭起的养珠棚渐渐减少,青山头慢慢失去了曾经的辉煌与热闹,当年养珍珠的盛景成了青山头人记忆中永远的骄傲。

不养珍珠的几年,陆凤娟跟着丈夫出过海,也到北海市区打过工。2016年,振兴南珠的号角再次吹响,陆凤娟和她的姐妹们又纷纷被召回珍珠养殖场里,重新干起了老本行。时过境迁,现在的养珍珠模式和以前有些许不同,但对陆凤娟这些曾经的养珠人来说,重振南珠,振兴的不仅是产业,更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廖民彤:

唱了还想唱,要唱到唱不动为止

对于铁山港区南康镇的人们来说,卖鸡调是熟悉亲切的。它的意义可能像二人转之于东北人,唢呐之于陕西人,沂蒙山小调之于临沂人。但对铁山港之外的人来说,卖鸡调是陌生的,陌生到可能认为这只是一种和卖鸡有关的商业行为。

廖民彤今年已经70多岁了,是南康镇陂塘村人,从20多岁开始唱卖鸡调,唱到现在,卖鸡调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活干累了,来两句卖鸡调就能解乏;遇到烦心事儿了,哼两曲卖鸡调就能解闷。他对卖鸡调,始于喜欢,成于职业,现如今,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百多年前,卖鸡调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经过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卖鸡调更丰富的内涵。廖民彤说,上世纪60年代,卖鸡调唱的是穷人与富人的故事。当下,卖鸡调歌唱新农村,歌唱十九大,歌唱“反腐倡廉”。

卖鸡调一般要两个人来唱。邓绍婵是廖民彤的搭档,邓绍婵唱了十几年,他俩都谦虚地说对方唱得更好。邓绍婵想让卖鸡调继续传承下去,在演唱之余,她还教南康镇上的孩子唱。欣慰的是,有很多孩子愿意跟着她一起学唱;困窘的是,卖鸡调要用白话唱,现在很多小孩已经不会讲白话了。

卖鸡调由最初的忆苦,到现在的思甜,象征着老百姓几十年来生活的变迁与精神面貌的转变。廖民彤与邓绍婵每到村里表演,总是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现如今,南康镇全镇的男女老少都会哼上几句。此外,卖鸡调不仅在铁山港区、北海市受欢迎,还走出广西,走进广东、香港等地区。

“锣鼓敲响我就唱先,先唱十九大放光焰……”采访中,廖民彤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卖鸡调,声音浑厚有味道。

结束了一上午的农活,他还要为下午到营盘中学唱卖鸡调做准备。

新闻推荐

国考首日报名人数超8.6万 最激烈竞争比高达248:1

昨日(10月15日)是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首日。据华图教育统计,截至17点,全国报名人数86456人,其中待审核75832人,过审核10...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