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修一座“桥”解“相思”之苦 直击广西农业创新与生产“隔河相望”的堵点

广西日报 2019-10-14 07:00 大字

陈盛文

“十三五”以来,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和全区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初见成效。到2019年,建设了7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56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62家涉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9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了重要载体作用。

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04项,总经费9475万元,共研究开发了203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套高效栽培新技术。选育了3个甘蔗新品系,广西甘蔗品种自主率超过了40%,甘蔗生产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08%。

科技特派员工作效果明显。如2018年共选聘科技特派员2873名,累计服务贫困村5339个,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全区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实地科技服务总次数6.40万人次,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538场次、29.94万人次,累计引进、示范推广优新品种2230个次、先进适用技术2983项次,解决关键技术或问题1622个。

A发展遇到制约瓶颈

“十三五”以来,广西粮食生产虽然连年丰收,201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万吨,可同比增长才0.2%,增幅十分缓慢,广西农业“弯道超车”、追赶先进的形势迫在眉捷。

当前广西农业发展存在“四个短板”:一是产业经营规模偏小。广西耕地6646万亩,流转面积仅为10%左右,户均经营规模6.2亩。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农业标准化程序不高、主导性不强。迄今为止,广西已制定发布的900多个农业标准,属于大宗产业的不多,针对性不够强。三是社会化服务水平偏低。以综合配套服务中的机械化为例,全国2018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8%,广西不到50%。四是广西农产品精深加技术落后。农产品精深加多以初级农产品居多,农产品中间环节损失率高。

造成这些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原因是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隔河相望”的痼疾,这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堵点和痛点,是广西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题。

一方面,由于政府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的原因,产业部门、科技部门在产业布局、创新部署、资源配置、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科技团队上各自为阵,长期形成了“你种你的田、我耕我的地”的惯性思维,长期陷入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隔河相望”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广西缺乏科技与产业互通的“大桥”。长期陷入了“千军万马齐过河,竹排当船不负荷”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大桥”,成果的供给方忧心忡忡,害怕过河。坐船过河有风险,怕惊涛拍岸;划竹排过河有惊险,怕大风大浪;游泳过河有危险,怕暗流涌动。同时,由于惯性思维定势,成果的供给方把获得专利、奖项作为科技创新的终点站,沉迷于自我欣赏和沾沾自喜之中,缺乏涉水过河的冲动和激情。

由于缺乏“大桥”,成果的需求方欲望萎靡不振。众多企业对成果的需求没有强烈的意识和紧迫感,不敢花重金到彼岸寻找科研成果,更没有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强烈欲望,所以,同样没有涉水过河的冲动和激情。

近年来,自治区虽然出台了成果转化后补助、发放创新券、R&D奖补等一系列剌激政策,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农业领域而言,收效不大,以高校院所为代表的成果供给方和以企业为代表的成果需求方,还是只能隔河兴叹。

B破解“两岸相通”的难题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通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破解“隔河相望”问题?

修建“大桥”,开辟科技与产业的通道。在组建广西产业先进技术研究院框架下,设立广西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或科技投资集团,专司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营运,真正架起科技与产业两岸双向互通的“大桥”;拿出10个亿设立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根据初创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的不同需求,分别采取设立天使基金、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支持方式,引导社会加大投入,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改革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方式,走协同创新之路。以实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整合科技部门、产业部门的基地建设、资源要素、项目资金和人才团队力量,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在项目组织上,集中创新全要素,突出全产业链创新,促进产业前端聚焦。根据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按照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要求,集中产、学、研、用等创新全要素,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全链条一体化安排科技创新任务;在项目实施上,要用科研技术勾链产业部门资源,以农业重大技术成果激活产业发展,用产业发展催生更多农业科技成果,重大科技专项要实行由科技部门和产业部门共同领衔、龙头企业承担、优势创新团队联合、二三产企业联动跟进等特别组织实施方式,着力打通“两张皮”问题,促进产业中间协同,开创一条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项目目标上,要利用市场全部手段,突出转化成果落地,促进产业后端转化,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带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转化,拉动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出台鼓励政策,激励科技人员下乡蹲点。科技特派员、产业指导员、农业技术推广员、农机服务员等,是目前活跃在广西八桂大地上的农业科技服务的“生力军”。但是项目少、经费少、报酬少、待遇低等原因,使得他们陷入了进村难、蹲点难、服务难的境地。如果能出台一些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服务激励政策,就能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服务好、能致富。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全程服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重点在县乡村,难点也在县乡村,如果没有配套的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科技成果就无法转化到老百姓的“口袋”里。要大力推进农业“星创天地”服务延伸,整合县域科技情报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站等资源,依托“星创天地”建设县域“广西农村科技服务社”,为县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专业化服务,把“广西农村科技服务社”打造成为集农业科技创新、新品种新技术供给、科技特派员富农项目示范、成果推广应用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人员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和零时差服务于“三农”,把科技成果的实惠带给千家万户。

新闻推荐

一脉书香香两岸 写在台湾广西图书展成功举办十届之际

本报记者秦雯通讯员刘亚军文脉一线牵,书香飘两岸。9月23日至28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广西出...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