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年前挣扎求生到如今扬眉吐气 侨民回归祖国怀抱迎新生
在北海市侨港镇电建渔港内,密密麻麻停满了渔船。 在侨港镇亚平村,不少渔民搬进了小洋楼。
南国早报记者彭庆文/图
40年前,这里是荒草丛生的滩涂,少有人来。40年后,这里是全国渔业重镇、特色海洋小镇,是泛北部湾地区的重要渔港。当年,7000多名侨民来到北海,艰苦创业。经过40年奋斗,如今的北海侨港镇名满天下,当年的侨民也扬眉吐气,日子越过越红火。
1
经历艰险
七千多侨民回归祖国
9月26日下午,北海市侨港镇侨港海滩,游客们尽情享受着阳光、沙滩和海水。在海滩东侧的电建渔港内,不时进港的渔船带着新鲜渔获靠岸,吸引来大批游客选购。
鲜有游客知道,在40年前,这里荒草丛生,少有人迹。如今面积仅1.1平方公里的侨港镇,人口约1.8万,其中侨眷占95%。
20世纪70年代末,受国际政治形势影响,逾20万侨民相继从海上和陆地进入中国,其中,7000多名侨民拖儿带女,由越南漂洋过海进入北海。
与共和国同龄的卢德华是其中一员。1978年4月,卢德华带着妻子和4个孩子,从越南广宁省锦普县出发,摇着一艘木质小船,穿过北部湾海域进入北海。
据卢德华回忆,刚到北海时,他和大批越南华侨被临时安置在北海地角。“政府用竹木搭建了很多简易大棚,我们有船的就住在船上,没船的住进棚子里,条件十分艰苦。”卢德华记得,回国后,大家身无分文,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米、油和棉被非常匮乏,只能靠政府发的救助粮度日。
如何安置数量众多的归国侨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道重要考题。之后,经过反复研究和考证,中国和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出资,在北海市南面海岸电建村附近的一片荒滩上创建华侨渔业公社(侨港镇的前身),对包括卢德华在内的7700余名侨民进行集中安置。
2
依海而生
渔船变大腰包变鼓
很快,50多幢侨民公寓在海边破土而出。卢德华一家于1981年搬进了一套面积近50平方米的两居室,“有了新家”。
谈及往事,70岁的卢德华仍思维敏捷,语速很快。“刚回国时,由于日子艰苦,许多侨民待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国谋生计。”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两个姐姐当时也先后前往国外。卢德华留了下来。
当时,载着卢德华一家回国的小船,成为他家的谋生工具。卢德华划着小船下海打鱼,一年最多的时候能挣几千元钱。
侨港镇原副镇长梁耀章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透露,当时,北海华侨渔业公社实行以集体所有制为主,集体、个体两种所有制并存的特殊体制。得益于“一社两制”模式,许多有船的家庭,收入节节攀升。
依靠这一政策,北海市华侨渔业公社还与香港一家公司开展贸易补偿合作,把捕到的鱼虾销往香港,“价格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梁耀章写道,随着生产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侨民把小船变成了机械动力船。
时代大潮,风起云涌。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依托北部湾丰富的渔业资源,侨港镇的归国侨民们提出“造大船、闯远洋、赚大钱”的产业思路,当地渔业从近海捕捞逐渐转向外海发展。
卢德华瞅准时机站在了潮头。他快速更新着自己的捕鱼家当:卖掉原来的小船,先后置办了三艘木船,两艘机动船,一艘40多米长的灯光船。
买回大渔船的同时,卢德华的收入也实现了三级跳,“原来一年只有几千元钱,慢慢达到数万元,再后来一年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
越来越多的侨民开始成为当地致富的主角。当初逃难带回来的小船,已被悉数换成小功率船,现在又逐渐换成大铁船,“有的大渔船造价达上千万元”。
“我们这些经历过苦难的人,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年6月,在侨港镇建镇40周年纪念大会上,年过花甲的归国侨民黄家光被侨港镇党委和政府评为为侨港镇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
40年前回到祖国时,黄家光克服重重困难选择留下,并和家人办起加工厂、冰厂,向远洋捕捞业进军。几年前,曾一度到外国创业的儿子也重新回到侨港发展。
“现在,镇上有的人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轿车,有的在市区买了商品房。小镇的生活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起来,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富足了。”卢德华说。
3
走“渔业+”之路
打造渔业重镇旅游名镇
昔日人迹罕至的荒滩,一跃成为全国渔业重镇。
据北海市银海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侨港已是我国四大渔港之一,是泛北部湾地区交易量最大的渔港。由于广东、广西及海南的渔船都在此聚集,侨港也成为泛北部湾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其产品交易额占全区的70%。2018年,侨港鱼货交易量50多万吨、总产值达23亿元。水产品年加工量达20万吨,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及东盟各国。
实际上,由于渔船多,捕捞范围广,侨港生猛海鲜品种丰富多彩,加上疍家糖水、特色炒螺、越南春卷等特色食品,侨港逐渐成为外地游客心中的“深海食堂”。
南国早报记者了解到,侨港镇上的归侨既会讲越南语,也会说汉语;既会做广东菜,也擅长做越南菜。侨港镇政府因势利导,建设了一条侨乡风情街。近些年来,这里晚上也灯火通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去年休渔期间,侨港渔民还结合疍家民俗,在渔港内推出大型疍家婚礼表演活动,让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过足了瘾。今年开海节期间,当地声势浩大的开海祈福和头鱼拍卖仪式,再度吸引近万名游客捧场。
渔业资源、滨海风光、侨越风情、疍家民俗正成为侨港镇的金字招牌。这里先后举办过亚洲风筝板锦标赛、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等一系列国家级和国际性的运动赛事,侨港渔民也从“渔业+”新业态中享受更多红利。
2018年,侨港镇接待中外游客35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亿元。渔民人均收入3万余元,居北海市前列。
当地政府还提出了建设“陆上侨港、海上侨港和海外侨港”构想,通过对侨港的改造,在发展陆上旅游业的同时,加快在侨港和涠洲岛之间海域发展海洋牧场,引导转产渔民发展深海养殖。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看着正加速发展的侨港镇,儿孙满堂、赋闲在家的卢德华感慨良多:“不幸的是生逢乱世,曾经连温饱都成问题;幸运的是祖国及时接纳了我们,并带领我们迎来新生。”
新闻推荐
广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举行 国旗冉冉升起 现场激情澎湃
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本报记者赖有光摄市民自发带着国旗观看升旗仪式本报记者梁枫摄观礼市民热情高涨,不断挥舞着...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