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从《出生地》看散文的根性

贵港日报 2019-08-18 11:26 大字
山哈

《一座山,两个人》是我读过的年度最好的散文之一。

《一座山,两个人》是广西作家严凤华偏居一座远离南宁的小山里,用九年时间思索结集的散文。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当年年度中国最重要的散文集,这本散文的魅力随着传播,将越来越受到读者喜爱。与韩少功的《山南水北》、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相比,《一座山,两个人》所不同的是散文的风格,相当的是有着同样的散文根性。

散文的根性在于:“真正的创作,包括散文的创作,要求心灵的真实书写,内容的求真意识,视野的纪实性摄取,以及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

回眸近三十年的散文创作,散文依然处在小说和诗歌的夹缝之中,被当作一种没有定型的文体生存至今,大多时候,散文并不被认同是一种严肃的文体,多数时候,散文处于边缘的文学状态,这种状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张锐锋、于坚、马丽华、张抗抗、刘亮程、韩少功等作家的入席,得到很大的改观。

严凤华的散文,始终透着人性的真。

真景、真情、真思想是《一座山,两个人》的散文根性。“严凤华是幸运的,他找到了一座接纳他的大山,更加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个愿意接纳他的人。于是精神出走变成了另一种意义的探寻,原本无目的的出走变成了一次积极意义上的精神建构,尽管这种建构的目的和意义也不甚明确,但是从文本叙述的情绪和意蕴来说,‘我’试图营造一种自在状态中安静而自然的生活,或许就是我们在当下最缺失的也最不易寻找到的东西。”我们看到,在《一座山,两个人》后,严凤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语境和风格,这种语境和风格在他新近的散文《出生地》得以验证和升华。

《广西文学》2010年第一期,策划了“重返故乡”专栏,专栏首推的就是严凤华散文《出生地》。

“母亲在哪儿,哪儿就是故乡。”作者通过平实的童年眼光,把我们视觉牵回“文革”前后的中国社会世象,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出生地》里,有戴上“四类分子”帽子却永远笑呵呵的“白头翁”外公,有成分不好被下放务农,在得了“沙虫脚”后,用火柴烫烧伤口的“母亲”,有成分不好连乡下老师也做不成的“父亲“,苦难伴随着“我”的童年,而所有的细节为我们勾画了“我的记忆始终都是一缕酸楚”的童年。

“好在,我没有把这种仇恨延续至今。”但作家没有因童年的不幸遭遇而终生愤怨,在他眼里,故乡的江河如他的胸襟:“江是江,河是河。但江河一旦成了水路,那就远远超出了江河的意义了。它是一条血脉,它活络了看书的肌体;它是一条路,它勾连了南北,接通了西东。它变得宽阔、豁达、从容、开放。”

《出生地》是这样一篇散文:通透人性,感悟人生。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高度:宽阔、豁达、从容、开放。而这,正是《出生地》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

王冰认为:散文能写出较高的境界是每个散文家的追求,而这样的散文也是一个作家修炼的品质和文质的最好体现,在这个写作过程中,作家本真的人生感悟是关键的,因为散文是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一种文体,越是真实,作品就越能接近和抵达一种内心境界的高度。

这种真实,就是散文的根,散文的根性。

新闻推荐

今年广西成人高考报名条件有调整 网上报名时间为:8月25日12:00至31日17:00

据广西招生考试院消息,今年广西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工作将于8月25日12:00开始,至8月31日17:00结束,现场确认时间为9月4日至10...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