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学编织 90岁还在编 贾思明编织爱心篮义卖帮助他人
形状各异的篮子。贾思明孙女霞霞手提纯白色篮子。贾思明在编织篮子
记者 叶露婷
10多年前,古稀之年的贾思明开始学习中国传统编织手工艺。现在,90岁的他依然在编着。在晚辈们的建议下,这几年,他还将爱心融入手艺中——以15元一套的价格义卖篮子,再将义卖所得的钱款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篮子,被家人们称为长寿爱心篮。
贾思明说,每个人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古稀之年还在家里搞起了“编篮工作室”
家里的入户花园,已成为贾思明的“编篮工作室”,堆满了编织篮子的原材料,那些白、绿、红的打包带堆成了小山,各种规格的模具摆在一旁。每天,他最快乐的事就是编篮子。一天能编一个小的,两天能编一个大的。
贾思明是山西人,1952年来到广西工作,1986年离休。年轻时“十指不沾阳春水”,连家务活都很少干,他是怎么学会编织这门手艺的呢?原来,贾思明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即使已到古稀之年,他也认为要有所学、有所为。退休后,赋闲在家的他,突然想起孩提时代见过的那些用柳条编制而成的篮子,恰好当时邻居上街买菜喜欢用菜篮,他便找来别人废弃的打包带,琢磨着编织成菜篮。
他根据印象反复琢磨、试验,很快就成功了。考虑到菜篮样式、功能单一,贾思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将菜篮分成大、中、小多种规格,还有长方形、圆形等多种样式。
别看这些篮子体积不大,编织起来很费功夫的,从模具到花纹,都讲究技巧。模具是篮子定型的关键,不同模具编织出的篮子形状都不一样。贾思明一共有7种模具,这些模具,都是他自己找板、割锯、装订起来的。“编织时讲究配色,可以白色搭配粉色,白色搭配绿色。”贾思明说,白色打包带打底,彩色的编为花纹状,颜色相间排列,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
义卖篮子献爱心
根据不同人的需求,这些篮子各有用处,或是用于买菜,或是用于盛物。让人惊叹的是,这些篮子还能摇身一变成为一种时尚单品。贾思明的孙女霞霞是一名时尚达人,之前她让爷爷做了一个纯白色手提篮。简约的篮子搭配时尚素雅的衣服,那个篮子拿在霞霞手上,还有一种时髦感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篮子的原材料并非专门采购,而是废旧资源的再次利用。“打包带是渔具店用剩的材料,我们用成品篮与渔具店进行物物交换。”他的孙女贾洪波介绍,爷爷崇尚勤俭节约,物物交换正好与这个理念不谋而合;而且菜篮可以循环利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更能减少白色污染,助力环保。
编织篮子十几年,刚开始,贾思明的篮子是免费赠予亲朋好友,越来越多人喜欢他的篮子。3年前,在晚辈建议下,他开始义卖篮子献爱心,以15元一套4个的价格将篮子出售,再将所得收益全部捐给社会福利机构或者帮助有需要的人。从那时起至半年前,贾思明义卖篮子得的1070元已全部投入红十字会的捐款箱;近半年所得的610元收入,目前由贾洪波代管,将捐给需要帮助的人。采访当日,贾洪波打开了一个红色信封,里面全是义卖篮子攒下的钱。“虽然力量微薄,但也希望能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文艳玉通讯员杨金娇)7月28日18:00至29日9:00,广西将进行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汇总的计...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