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守住水库生命线 记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建国

广西日报 2019-07-08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李新雄通讯员张艳

“业精于勤荒于嬉”,是80后江苏小伙子陈建国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工作和科研坚持的态度。自2009年研究生毕业到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以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带领团队立项新课题,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在水工建筑新材料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对水利的执着,让陈建国在10年的工作中不仅能独当一面,还收获了不少成果:入选自治区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获省部级奖励5项、获国家专利15项。

广西各类水库4000多座,这些水库在防洪、供水、灌溉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库的安全尤其是溢流坝、溢流面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安全及水库的有效运行。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让水利人颇为困扰:目前使用的水工抗冲磨混凝土要么是抗冲磨强度高但抗裂性能差,要么是抗裂性能好但抗冲磨强度低。如何鱼和熊掌兼得,达到抗冲磨强度高且抗裂性能好,提高水库的工程安全?陈建国锁定这一目标精准发力,带领团队开展“高抗裂性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研究。

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创新性研究新“配方”。陈建国铆足干劲,全力以赴。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从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性能对比研究、方案的确定、工程实际的应用等方面,累计进行了600多天的试验,成型各类混凝土试件2000多个。“反反复复做实验确实枯燥也很乏味,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课题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水利人的责任,我就咬紧牙关坚持。”面对科研道路上的“拦路虎”,陈建国给自己鼓劲,采取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办法,缜密审慎,稳扎稳打。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两年多的时间,陈建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水利工作者“献身、求实、负责”的工匠精神。终于他获得了抗裂、抗冲磨混凝土的配合比方案。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水工抗冲磨混凝土材料技术,还为我国研究和应用新一代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积累了宝贵经验。其研究成果在桂林市防洪小溶江水利枢纽、川江水利枢纽及大量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不仅为漓江下游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饮水提供了保障,也保证了枯水期漓江旅游项目的正常运行。

山区渠道工程施工,点多面广,施工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大,但是渠道工程又关系着人们的用水和灌溉问题,拖延不得。因此,研究能提高渠道工程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快速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建国带领团队再次挑战难关。

水利工程在实地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因地制宜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山区地形复杂,面临着严峻的调研任务,“白+黑”“5+2”看似调侃的词却最能贴切地形容陈建国当时的工作状态。经过不懈努力,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研发了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设备及渠系混凝土构件,即用“积木”搭建的方式完成山区渠道施工,节省人力,降低渠道施工难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项目在研发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设备及渠系混凝土构件的同时,还建立了山区渠道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由此,机械化、快速化、质量化的山区渠道工程快速施工技术得以应用开来,解决了贫困山区农田水利特殊灌溉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该技术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山区渠道工程施工技术,而且也为我国研究和应用渠道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开展改性碱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研究,提升混凝土性能;研发多角度水泥混凝土面抗裂性能检验装置,首次提出掺减水剂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测试方法……陈建国的科研步伐越走越稳健。

目前,陈建国正着手于广西重点研发项目的研发,把大块体积的建筑垃圾应用于水利建设和水库两岸绿化,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能耗,变废为宝,还能实现混凝土长草的“奇景”。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陈建国称,将围绕“新型水工程材料开发、水工程结构及性能评介、工程应用及示范”等专题方向开展研究,着力加强相关领域学科前沿和重大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原始创新。通过承担专题方向的重大技术创新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项目,解决自治区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及“洋溪水利枢纽工程”等工程建设难题。在重大技术和基础问题方面形成原始创新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力争研究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新闻推荐

激励企业创新活力 培育壮大发展动能

本报讯(记者冯梓剑)7月5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以下...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