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阔步“智造”路 柳钢科技创新工作扫描
110m2烧结烟气SCR脱硝项目工程是柳钢2019年重点环保项目,目前进入收尾、调试阶段。
本报通讯员
莫莹莹
王斌林摄棒线型材厂无间隔轧制技术上线投用后,产能提升明显。
本报通讯员杜新龙摄柳钢冷轧厂开发了钢卷自动喷码系统,采用机器人技术对钢卷进行自动喷印。
本报通讯员叶有兴摄广西首套无人化行车系统已在柳钢冷轧厂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柳钢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标志着“柳钢智造”在工业智能化领域迈出了领先一步。 本报通讯员蒋国华摄柳钢质量部原料分析室里,机械手熟练流畅地取出试样,并传递到另一只机械手中。本报通讯员梁攀 王明鉴摄国内转炉烟气干法除尘领域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湿法改干法系统工程——转炉烟气除尘技术改造项目。本报通讯员蒋国华摄柳钢在国内首次将树脂吸附工艺应用于处理技术要求最高的焦化废水,有效降低色度和COD,水质进一步改善,在全国率先实现焦化尾水回用。图为焦化深度废水处理系统。本报通讯员蒋国华摄
生产车间里,无人天车在空中来回穿梭;原料分析室里,员工只需要安静地坐在电脑前监控,眼前的机械手熟练流畅地取出试样……仲夏时节,走进柳钢厂区,总能看到“智能工厂”呈现的生动一幕幕。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内力”。
2018年,柳钢坚持向科技要进步、要效益、要发展,拿下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共实施技术开发类科技攻关项目117项,人才小高地项目31项。其中,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3项,柳州市重大专项9项。参与7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制定。柳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第二十五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这些漂亮数字的背后,是柳钢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也是以科技创新作战略支撑,引领“柳钢智造”高歌猛进的真实表达。
政策红利,激励科技创新“加速度”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柳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制度,厚植了“创新土壤”,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科研成果有重奖。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奖励,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有奖!发表论文,有奖!柳钢每年均召开科技工作总结表彰会,拿出重金奖励科技成果和人员,2019年5月29日,柳钢拿出544.57万元重奖科技工作者,比上年的340万元多出了204.57万元。
——人才晋升有通道。明确柳钢首席专家、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管理办法,打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技人员正不断地在柳钢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科技研发有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柳钢筹建了广西院士工作站,与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分别共建“产、学、研、用”研究中心科技合作平台。同时,利用“广西钢铁产业人才小高地”、技能竞赛等平台,以科研项目和促进技术人员加强学习,快速成长。
良好的政策、机制,架起了科技创新的“桥梁”,让柳钢科技人员创新热情高涨,也助力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结出硕果。
2018年,柳钢实施校企合作项目27项,以项目为载体,培养、锻炼了一批科技人才,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其中,“高炉喷煤评价体系研发及应用”获得冶金科协技术一等奖,“高等级冷轧汽车用钢的研制开发与产业化”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转炉煤气HLG干法深度净化与烟尘原位回用集成技术与应用”获环境保护技术二等奖。
技术攻关,“降本增效”如火如荼
2018年,柳钢累计降本创效42.23亿元,完成全年策划目标的157.03%。是技术攻关,激活了降成本增能效的巨大潜力。
特别是以强化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和标准化作业为重点,铁烧焦、转炉、轧钢三大技术攻关力度继续加大,系统协同不断加大。项项目标、条条举措,步步推进,使得降成本增能效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
在技术攻关的引领下,各工序纷纷将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作为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技术改造。
焦化厂优化工艺,降低配煤成本600万元。烧结厂提升高性价比块矿、生熔剂的配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2000多万元。铁和铁前系统进一步强化系统协同,合计降工序成本1.6亿元。转炉厂优化金属材料使用结构,开展炼钢工艺创新攻关和煤气回收劳动竞赛,降低炼钢成本1.06亿元。轧材单位积极优化轧制工艺、推进节能降耗。技术中心牵头开展“三大技术攻关”,实现工艺创新降成本6850多万元。机工部与生产单位协同强化设备管理,吨钢综合维修费降至57.88元。经销公司强化产品营销运作创效8.89亿元。
同时,各职能管理部门、辅助单位全力以赴为生产做好服务工作,促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系统运行效率不断优化。
信息化建设也亮点频现。搭建了防城港钢铁基地和柳州本部远程视频会议及监控系统;推进一体化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并投用广钢项目管理系统。
此外,柳钢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绿色柳钢、清洁生产取得新进展。自发电总量约占总用电量的77.76%,居行业领先水平;炼铁厂2号高炉获得2017年度“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的“创先炉”称号。
品种开发,擦亮“柳钢智造”名片
曾经,柳钢的中高档次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对此,柳钢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做优做精钢铁主业,积极推动产品档次提升。
如今,柳钢平均每年研发新产品10个以上,产品种类高达500多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行业。港珠澳大桥近八分之一的钢材来自柳钢,鸟巢、三峡、天眼等诸多超级工程都使用了柳钢钢材。
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犹如一块“点金石”,让企业产生看得到的效益,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付出。
2018年,柳钢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全年共组织180人次到柳州、广西区内和广东、华东、西南等地区近80家终端用户进行产品使用跟踪、产品市场调研、技术交流和专题授课等服务,服务中开发品种,服务中提升品质,服务中树立品牌。
技术中心、转炉厂、轧钢厂、经销公司、总调、质量部及各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将产线与客户无缝对接,与五菱集团、乘龙汽车、贵绳股份、中建钢构等下游用户开展联合研发。
2018年,柳钢全年共试制开发了高速铁路用高强抗震螺纹钢及盘条等15个牌号系列高附加值新产品,全年品种钢(含新产品)产销量累计802.8万吨,品种钢比例 62.2%。
诚然,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柳钢不仅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还内外结合,打造“柳钢智造”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在品牌建设方面,柳钢继续推进品牌强企战略。对内严抓产品质量管控,对外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实施重点产品品牌培育计划,加强对用户的使用跟踪、技术服务等。
2018年,柳钢获评“全区市场质量信用AAA等级”用户满意企业,冷轧低碳钢带获评“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等级”,11个产品获得SGS欧盟ROHS认证检测合格证书,2个产品获得“品质卓越产品”称号,8个产品荣获“广西名牌产品”,使得柳钢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本报通讯员王明鉴陆坤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阮晓莹)近日,《广西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广西...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