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者的担当 援非医生黄德成速写
本报记者 李凤仙
初见黄德成,温文儒雅且落落大方。
再见黄德成,皮肤黝黑却沉稳笃定。
两次见面,时间的间隔,超过了400天。2018年1月26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黄德成随中国(广西)第二十批援尼日尔医疗队启程赴非洲,2019年3月30日,他圆满完成援非任务,回到钦州。
黄德成(左)为当地群众诊治
为生命 竭力付出
“我希望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并尽最大的能力解决疾病和痛苦,看到他们健康快乐的样子,我亦觉得幸福。"谈起援非的经历,生命的救治是黄德成抗在肩上的使命。
在尼日尔的首都尼亚美,一个12岁男孩被一根木签刺到了眼睛,家人没有带他到医院诊治,只在门诊用了一些药。
十二天过去了,男孩的眼部已经严重感染,有脓流出。他们找到了中国医疗队,了解情况后,黄德成与队里的一位眼科医生立即为男孩实施急诊手术,取出眼里的木签,最后才得以成功保住他的眼睛,并将疾病治愈。
无独有偶,同样是孩子,一个不到6岁的小女孩,头部真菌感染,在当地门诊治了3个多月,效果不好,而后合并细菌感染,高烧持续不退,神志不清。后来,小女孩的家人找到了黄德成,黄德成发现,女孩此前在诊所里用药不对,于是,他联系国内一皮肤科专家,共同制定了一个抗真菌和细菌的联合用药方案。
用药一个星期后,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3个星期后,完全治愈。“我们来到非洲,不仅是为当地人治病,在非的华人,我们也一同守护。"黄德成说。
在尼日尔的邻国,一位江西的同胞,出现了五天高烧不退的情况,于是,他专门乘坐飞机来到尼日尔找中国医生,到达尼日尔时已出现轻微神志不清的情况。
经过查看,医疗队诊断其不仅患有疟疾,还有伤寒,此前当地医生只把他的疾病当成疟疾来治,没有治好。医疗队立即为其补充液体用药,当天便逐渐好转,情况得到稳定。“当地的医疗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地群众需要中国医疗队,当地的华人也同样需要。"黄德成如是说。
为国家 全力以赴
为什么会选择援非?在黄德成出发非洲前,记者曾这样问他。
他说,自己各方面条件符合岗位需求,同时,增加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有机会给非洲有需要的患者治病,再者,非洲兄弟国家在我国建国初期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白衣外交"是国家的一项战略需求,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能为国家作贡献,感到非常自豪。
一年多的援非工作并不容易,也有着不少的艰辛。黄德成是这批医疗队伍中唯一一名急诊科医生,岗位不可替代,特别是疟疾高发的尼日尔,急诊科医生对当地居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诊疗治病,指导危急重症的抢救,黄德成还带头在当地建立了一个体检中心,除了为当地群众体检,亦是一个看病诊治的绿色通道。“这一年,援非工作很辛苦,但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当地群众对中国人民很尊重,也很友好,同时,对国家援非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生活在中国感到幸福,为身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一切的经历都是值得的!"黄德成告诉记者。“如果国家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当记者问是否愿意二次援非时,黄德成如是说。
新闻推荐
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75399亿元 转移支付促区域均衡发展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占全国近80%,为区域经济均衡以及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的财...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