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台“壮太”织绣研究生产基地正式挂牌 新平台让桂台织女有了共同的家
织锦展示馆里精美的织锦作品令游客爱不释手 本报记者 陈蕾 摄
本报讯(记者 陈蕾)以织牵线,以锦连情,绣出两岸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美丽图案。昨日,桂台“壮太”织绣研究生产基地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南宁美丽南方正式挂牌。“壮太”基地的建成,让两岸织锦交流更密切,也让两岸织女拥有了共同的家。
“壮太”基地中的“壮” 代表着中国四大名锦壮锦,“太”则代表台湾少数民族织锦太鲁阁锦,而壮太锦可以说是桂台两地民族文化深度合作的最佳见证。
在位于一楼的“壮太”织锦展厅,精美的纹路、细致的做工、绚丽的色彩,一件件织锦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卡介绍说,早在2012年,金壮锦就在广西博物馆的牵线搭桥下,与台湾花莲太鲁阁族织锦合作,结合两岸织锦的技艺特点开发出共同品牌——“壮太”,并分别在两岸建立了生产基地,位于龙州的基地更在2018年获得国家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就业工坊。
“壮锦和太鲁阁锦有很多相似度很高的图案,经过多年寻找,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7个相同的图案。”来自台湾花莲的著名织娘连美惠高兴地说,“壮太”基地让桂台两地的织娘有了家,今后大家可以在基地里尽情地交流织锦心得、切磋织锦技艺、展示织锦作品。
除了“壮太”基地,同时挂牌的还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设置有“锦屋”,主要展示广西各民族的各种织锦机,并设有“广西传统工艺展示馆”,展示自治区非遗项目的生产过程及广西的传统手工艺品。
据悉,今后该示范基地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知名、辐射东盟国家的民族文化基地,让非遗转换为产业,从而进一步展示和传播广西传统民族织锦、织绣技艺,实现民族非遗传承体验的全覆盖,使基地成为广西妇女、东盟各国妇女学习织锦、织绣的新平台。此外,示范基地还将成为广西民族技艺对外展示的窗口,让游客能够参与和体验制作织锦的过程,了解民族织锦的发展历史。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廖冠华)10日至12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率全国政协调研组一行来柳,就“优化金融生态,畅通制造业...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