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校园里的“三月三”,如何过得轻松又有意义?

桂林日报 2019-04-12 11:49 大字

针对“三月三”,龙隐小学组织了系列民族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民族文化。图为孩子们在跳竹竿舞。记者陈静摄

草坪回族希望小学学生在该校组织的“三月三”民族体育节活动中参加板鞋竞走比赛。通讯员黄军燕摄

家长为校园民族美食节活动精心制作的五色糯米饭。(受访者供图)

民族服装大展演、民族美食大比拼、民族歌曲对唱……刚刚过去的“三月三”歌节前后,桂林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组织起各种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迎接属于广西少数民族的独特节日,也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感知和了解民族文化。

可是为了配合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有不少家长说出自己的烦心事:线上线下四处寻找购买民族服装,使出浑身解数制作民族美食,还要专程请假到学校里“陪玩”……为此,家长们在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点赞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记者为此走访了不少老师、家长、专家,了解到大家对此各自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本报记者张苑陈静

民族服装卖断货民族美食制作成考验———校园里的“精彩三月三”,难坏了家长

“急求!实体店哪里有小孩子的民族服装卖,网上已经卖断货了……”3月底,市民蒙女士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条信息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蒙女士一打听才知道,准备在4月3日、4日举办“三月三”主题活动的,不止是她女儿所在的幼儿园,而是全市几乎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都会在那两天举办少数民族主题活动。

“幼儿园要让孩子们认识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并学习相关的民族知识,所以在活动那天鼓励孩子们穿民族服装去幼儿园。”蒙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老师并没有硬性要求家长为孩子购置民族服装,但是却对孩子们说,希望每人都穿上民族服装来参加活动。“孩子总会相互比较的,如果别人穿了自己没穿,那孩子会不高兴,所以只好想办法帮她买。”蒙女士说。

市民周女士的儿子读小学一年级,前段时间她也在发愁:“我本来想在网上帮孩子订购民族服装,但是提前一个多星期一问,几乎所有卖家的回答都是‘由于忙不过来,不接受订货’。最后,我只能在实体的旅游商品店花100多元买了一套救急。”周女士无奈道,“本来网店只要四五十元一套的服装,一些实体店却应景涨价,多花了钱不说,衣服质量还不好。”

家长孟女士家里有两个孩子,因为“三月三”活动,孟女士专门请了两天假。民族服装早就准备好了,但幼儿园和小学的民族美食节让孟女士犯了难:“要做五色糯米饭,还要有造型。”作为家委会成员,她跟另外两个妈妈为此忙碌了一整天,制作了两份造型别致的民族美食,让孩子带去幼儿园和学校。

“这个五色糯米饭可愁坏了我们一家。”提起之前儿子学校组织的民族美食节,市民马女士就满腹牢骚。要求是5种颜色,但她只找到了红米、黑米和白色糯米,其他两种颜色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可制作出来的的三色糯米饭孩子不满意,她只好又上网找方子染色。“这样的活动家长太辛苦,都是我们家长在忙活,孩子也没有参与到什么。”

探讨:如何更好地组织孩子举办主题活动

采访中,对于学校、幼儿园组织的“三月三”活动,家长、老师们有不同的看法。

“学校配合节庆日组织孩子举办主题活动,这是好事。”作为全职妈妈的范女士说,“‘三月三’本来就是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为了让孩子更了解少数民族常识,穿上民族服装、学做民族美食,这些都是孩子们能够接受的形式,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来说,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学习,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范女士认为:“这样的体验一年就一次,花点钱、花点精力也没什么。”

“现在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孩子大多交给老人带。学校组织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虽然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是很头疼的事,但反过来想一想,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市民曾女士认为,通过这样的“硬性”方式,能让父母抽出点时间跟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多留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她认为,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然而,也有家长持反对态度。“鼓励孩子穿民族服装上学,如果孩子穿的是本民族服装,这是理所当然。但问题是,孩子们穿的都不是自己民族的服装,而且很多从网上买来的服装在设计和制作上十分粗糙,不能体现各民族的服饰特点,有的甚至是张冠李戴,这样反而容易误导孩子。”家住七星区的市民罗先生表示。他认为,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并不在于穿衣、吃食这些表面形式,而是应该把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学校开展民族体育实践、民族手工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带孩子走出校园,到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等等。这样的学习应该比流于形式的主题活动收效更好。

“通过开展民族活动,既能增强大家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能增强民族自信。”作为广西唯一的回族乡公办寄宿制乡镇小学,草坪回族希望小学校长黄军燕表示,在这次他们组织“三月三”民族体育节的活动中,就针对各民族的特点进行了节目编排。“既有回族舞蹈,也有壮族的竹竿舞,还有武术操等等。在活动前,还设定了主题班会和民族绘画等环节……”在黄军燕看来,趣味性和民族性相辅相成,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各民族文化,更有利于民族团结。

“我们学校不仅仅有民族体育运动会,还有每年的重头戏侨乡文化系列活动。”华侨小学校长唐敬萍告诉记者,民族文化的传播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在华侨小学,针对学校侨民较多的特点,他们不仅仅有各种文体活动,在校园布置、班队会组织和社团活动上也会有专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了解了当地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提高了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协作能力,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这样的民族文化传播,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专家:民族文化进校园贵在“润物细无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和灵魂。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首先要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而学校教育是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在校园中开展‘三月三’民族活动,是对壮族文化很好的传承。”在采访中,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何乃柱博士表示。他告诉记者,广西“三月三”歌圩节和回族的古尔邦节、傣族的泼水节等民族节日一样,是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各民族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进行对山歌、歌舞等活动。这几年,广西“三月三”有了假期,广西各民族在这期间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民族活动,但这并不仅仅是广西壮族的节日,对于其他民族的人来说,大家也可以同喜同乐。

何乃柱建议,学校在组织这类活动前,可以通过班会或是讲座等方式,对学生提前进行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而不仅仅是通过歌舞、运动这样单一的形式。“只有普及和活动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现在,民族文化传承最主要靠的还是青少年学生,所以必须要让他们了解、熟悉、体验民族文化,他们才会积极投身到民族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

新闻推荐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举行口腔科复牌仪式

医科大一附院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人员出席揭牌仪式本报讯昨日上午8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复牌仪式...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