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 起居饮食有讲究
本报记者 杨桂宁
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市中医医院的专家提醒,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际,天气、温度的变化相当大。在这一期间,不仅要小心防病,同时也应该顺天而为注重养生保健。
清明是一个重要节气《黄帝内经》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大家可以到空气清新之处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
“晚睡早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
春季是人们容易犯困的季节,适当的睡眠可消除疲劳,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如果睡眠时间过长,不仅消除不了疲劳,还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害处。
忌食“生发”
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有些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
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发性食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的食物,或是容易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比如海产类中的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蔬菜类中的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螺蛳、鸡蛋、韭菜、莴笋、淮山、苹果、橘子、马蹄、梨、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选择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等。
“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
而且,登山也要考虑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很多人平时很少锻炼,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本期专家
梁秋明: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脾胃病学科带头人,广西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钦州市中医医院首批优秀青年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熟练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术以及消化道出血经内镜止血、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套扎及人体组织胶注射止血术、食管良恶性狭窄经内镜扩张及支架安置术等内镜治疗工作。
新闻推荐
张卫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守住稳增长基本盘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区经济...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