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学技术奖“含金量”更高了 多项标志性成果达到国家先进或领先水平
本报南宁讯(记者/李新雄)记者4月9日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获得2018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的148项科技成果“含金量”提升,其中多项标志性成果达到国家先进或领先水平。
在优化了奖类设置后,除了原有的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科技进步类四大奖类外,我区首次设立个人类特别贡献类特等奖。
广西医科大学最早在国内开展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治、预防和干预,其“地中海贫血的干预:筛查,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研究”项目历时43年,获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地中海贫血防控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实行专项推进,大幅度降低出生缺陷,取得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得特等奖。广西大学的王双飞教授在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等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不少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海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轻工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他成功摘取个人类特等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度,广西医科大学及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共有10项成果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是获奖总数最多的单位之一。
跟往年相比,2018年度广西科技奖更加突出奖励导向。突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产业、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大健康产业等创新名片的打造;突出“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更加聚焦技术瓶颈,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获奖项目经济效益步步走高反映了科技奖励工作对产业创新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148个获奖项目的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促进应用单位增产增收。2015-2017年获奖项目完成单位实现新增销售收入739.8亿元,新增利润76.7亿元,新增税收152.1亿元,创汇0.5亿美元。2015-2017年,技术应用单位实现新增销售收入633.4亿元,新增利润144.5亿元,新增税收49.9亿元,创汇23.4亿美元。
企业成为创新主角,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大专院校牵头的有46项,占31.1%;企业牵头39项,占26.4%;(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科研机构39项,占26.4%。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和参与的获奖项目共有81项,占54.7%,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工业稳坐“获奖大户”头把交椅,同时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和基础研究协调发展。获奖项目中,工业项目55项,占37.2%;农业项目33项,占22.3%;社会发展37项,占25.0%;基础理论研究23项,占15.5%。
专利增速较快,知识产权作用突出。148个获奖项目中,有104个项目获得专利授权,共计536件,获得专利授权的项目数量和专利授权总数均比2017年度提高,体现了项目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高层次人才的骨干作用显现。获奖项目的1176名完成人员中,有博士学位的353人,占全部获奖人员的30%,比2017年度增加17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获奖人员为768人,占65.4%,比2017年度增加32人。
为了保证奖励评审的公平公正,2018年度广西科技奖励工作在优化上做足文章:优化提名制度,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的制度,并进一步简化提名程序;优化评审程序,实行“三评四公示双回避”制度,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对评审全程监督检查,保证评审工作更阳光;优化专家结构,实行区内外专家结合,2018年共聘请评审专家518名,其中区外专家428名,有利于提升评审的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和权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赖昕)日前,民政部发布决定,授予李绍纯等30名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市儿童福利院护...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