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拾遗
◆胡适:爱吃赵氏“红烧牛肉”
1944年,胡适到哈佛大学讲学半年,就住在离赵元任家不到半条街的地方,因此几乎每天都要到赵家至少吃一餐饭。胡适有个嗜好,喜欢吃大块的肉,可限量供应的牛肉根本不够他吃。二战期间,美国国内的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牛肉限量供应,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就从加拿大进口了大量马肉。赵的夫人杨步伟只好买马肉,每天做红烧马肉给胡适吃,还把多买的马肉做成肉松,让胡适带回去下酒,只是没告诉胡适这些菜都是马肉做的,胡适吃后直呼好吃。
有一天赵元任夫妇请胡适到哈佛大学职工俱乐部餐厅去吃“马扒”,胡适吃后说,别的都好,只是马肉有点酸。杨步伟这时才告诉他,这几个星期他吃的红烧肉都是马肉做的。胡适摇摇头,才回过味来,连说中国的烹饪真好,杨步伟的烹饪更好。
◆康熙:亲自培育水稻
与历代帝王相比,康煕喜欢亲身体验、学习研究。
康熙曾将南方的青竹移到禁苑试种,因北地气寒,“非保护得宜,即难艺植。经过精心培育,居然成活繁衍。经30余年,竟延至数亩之广,其围到八寸,直径二寸五分。”此外,他还把长白山的人参移植于禁苑盆中栽种,并将哈密的白、绿、紫色葡萄引种于北京。《康煕几暇格物编》之《御稻米》篇中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的六月下旬,水稻刚刚出穗,康煕沿着田埂察看,忽然见一棵稻穗比别的都高,结实丰满。本来这片稻田种的是新疆玉田稻种,要到农历九月才能成熟。现在,有一棵稻子提前60余天,在六月就早熟了。于是,康熙把它作为种子加以收藏,到第二年试种,观察它是否早熟,果然又在六月成熟,比一般的水稻早两三个月成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开始广泛试种,终于培育出了早熟新稻种,取名“御稻米”。
◆徐悲鸿:齐白石艺术上的知己
徐悲鸿是齐白石艺术盛期的好友,对于推介齐白石的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徐对齐作品的收藏始于他们相识之时,经过多年的购藏,齐作在徐悲鸿的收藏中数量是最多的。
据曾任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的郭味蕖说:“悲鸿先生一生中所收藏的白石老人的画就有一百件。这些作品又是件件精湛,坊间不可多见。”除了自己收藏,徐悲鸿还带动了朋友圈对齐作进行收藏,在徐悲鸿1933年赴欧巡展、1935年之后避居广西、1939年南洋筹赈活动等几次远行中,均将收藏的齐作随行携带,遇有机会,或联展或个展,向海内外介绍齐白石。
◆张仲景:发明饺子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其实饺子本来是一味治病的良药,传说它的发明者是“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辞官回乡,返乡之时正值隆冬季节,他见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面黄肌瘦、衣不遮体,不少人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到除夕期间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等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其捞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百姓。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便学着张仲景“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在过年时食用,称之为“饺子”,至今南阳一带仍有“过年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据《天津日报》)
新闻推荐
《先行者容闳》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禾刀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前往美国留学的30名幼童在陈兰彬和容闳的率领下,自上海...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