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国学热需要 冷静对待罗力玮

河池日报 2019-02-01 09:24 大字

近期,“国学”一词热度再次暴涨,起因是人们发现歌星孙楠从北京搬到徐州,住进了出租屋中,目的是让他的一个孩子入读徐州的“华夏学宫”。而“国学热”也早已延烧到广西:有记者在百度地图上以“国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南宁新民路附近两公里范围内就得到近20个结果,而这还不包括那些藏身居民楼、甚至招牌都没有的国学学堂。(《南国早报》2019年1月28日报道)

华夏学宫创始人宣称自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曾外孙女,只可惜张之洞的家谱中“查无此人”。当地教育部门则说,华夏学宫并不具备办学资质,换言之,“学宮”可以当兴趣班、培训中心,就是没有学历。

即使把遍地开花的国学班当成兴趣班,家长也要三思而后“掏钱”,保持清醒的头脑。毕竟当下传统教育基础薄弱,“国学学堂”里的“先生”很可能就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古文都未必读得通。“国学”的范围莫衷一是,“国学教育”也缺乏适应现代社会的方法规范,许多国学学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教授女红、“女德”、体罚学生、下跪读经……

记得几年前就有媒体调查发现,许多国学学堂管理松懈,学生通宵上网、打架斗殴颇为常见,部分学生沦为“经书复读机”,说话半文不白,部分“读经”学生甚至让调查记者觉察到“阴阴的坏”。这些问题当然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

一个半世纪前,湘军大将胡林翼在长江边上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看见洋人的轮船飞速溯江而上,激起的浪花险些将旁边湘军水师的战船掀翻,却不见扬帆划桨,胡林翼大为惊骇,坠马落地——胡林翼显然从帆桨全无的快船中窥见了时代的巨变,传统士大夫的毕生所学已不再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法力。

一百多年过去,胡林翼的“洞见”其实依然有效。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国学当然还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其精华部分也还有其价值,但无限拔高国学、不辨精华糟粕地搞全盘接收可就太不合时宜了。在国学热中,人们还是应该保持头脑冷静,认真思考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避免跌入“国学贩子”的圈套。

新闻推荐

广西“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目标

广西“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目标制表/岑泓蓉1继续推进“一键游桂林”项目建设,争取2019年全面建成并在区内其它城市推广。2...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