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不断突破自我的贝雕大师

广西日报 2019-01-18 07:18 大字

本报记者骆万丽

3个月前,在代表着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水准的“百花杯”评选中,由北海工艺美术师许承斌创作的贝雕作品《贝艺古韵》脱颖而出,摘获金奖。

“具有创新精神、工艺精湛、层次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作品有故事内涵。”评委的一致评价,凝炼着许承斌贝雕技艺与思想的精髓。

30年时光精雕细琢,许承斌在传承中突破,在淡泊中坚守,他用独一无二的作品凝聚古老与近代文明,记载着人与海的独特故事。

一雕一琢诠释“匠人匠心”

走进许承斌的贝雕工作室,机器摩擦硬物的吱吱声不绝于耳。工作室旁的展馆区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贝雕作品,构思精妙、巧夺天工,高超精湛的贝雕技艺尽显其中。

1988年,从广西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的许承斌,进入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设计室从事贝雕研发与设计工作。从此,这门带有着浓郁海洋文化色彩的传统技艺成为许承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贝雕制作是一个耗时耗力且枯燥的创作过程。由于每个贝壳都呈弧形,如何把不规则的材料做成平面构图的浮雕工艺,考验匠人的一片匠心:既要有空间思维、虚实意境,还要善于对贝壳本身的色彩及光泽进行合理利用。

许承斌正是这方面的好手,他不仅亲自设计图稿,而且在选、磨、雕、刻、抛、粘、画、钉、裱等工艺手法上也样样精通。他坐在工作台前一呆往往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为了构思一件作品,常常一干就是数天。根据贝壳的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他巧妙地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经过精心雕琢,让一个个普通的贝壳传情达意,焕发出艺术的生命力。

“一件作品制作下来,经常累得腰酸背痛、手指磨破,但是看着那一件件惟妙惟肖的作品,更多的是满足和欣慰。”许承斌说。

独辟蹊径推陈出新

既坚守传承,却不囿于传统,这是许承斌对于贝雕文化的态度。他常常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将贝雕技艺发扬光大。

许承斌一面大胆改革工艺方法,抛弃贝雕着色工艺,充分利用原色贝壳设计制作;一方面又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打造精品。上世纪90年代开发卡纸贝雕画系列;2000年至2005年开创性地推出贝雕电脑雕刻;2012年手工绘画底板系列作品诞生……许承斌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攀越职业生涯的高峰。

2011年,许承斌创作的大型贝雕壁画《高尔夫之传承史》采用彩色玻璃分层底板,并首次采用了贝壳雕刻人物五官,创下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12年,他选用30多种名贵贝壳、历经数月创作而成的作品《门神》,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形态逼真,一举斩获“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北海贝雕精品在国内绝无仅有!”一位青岛老工艺美术大师惊叹不已。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许承斌还尝试将贝雕艺术与多种材质结合,开发了茶具、餐具、灯具、挂包、香薰瓶、摆件等多种实用工艺品及旅游工艺品,让传统技艺在市场浪潮中闯出一条新路。

不言放弃的守望者

从业30年,许承斌经历过贝雕风靡一时的热闹,也承受过其日渐落寞的艰难。如今他最担心的是贝雕技艺的传承。

2006年,随着北海工艺美术总厂的解散,许承斌和他所代表的贝雕技艺举步维艰,一度难以生存。而更让许承斌焦虑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贝雕工作,贝雕技艺面临着人才枯竭、断层的危险。

“这么好的一门传统技艺,不能就这么沉寂了。”2013年,许承斌思虑再三,开创了“一手贝艺创新工作室”,他希望通过一幅幅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唤回人们对贝雕艺术的美好记忆。

他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特性,决定把工作室搬进校园。2014年,许承斌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在校园内建立贝雕实训基地,全面推行基于“现代师徒制”的贝雕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贝雕手工艺人才20名。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员的就业问题,许承斌还和学校共同探索创新“教学研产销”模式,通过网络营销、个性订单、旅游商品景点销售等方式打通产品销路,让整个传承-培养-营销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许承斌说,他的种种探索和尝试,目的都是为了留住北海贝雕这门传统技艺,让珠乡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续传承。

新闻推荐

广西万科秘密的心理景观艺术展免费开放

“栖居——秘密的心理景观“当代艺术展在位于南宁市东盟商务区合作路10号的瑧Gallery拉开帷幕。展览由F·Gallery、广西...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