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一座村庄的传奇

梧州日报 2019-01-16 09:06 大字

在我们的脑海里总有着这样的一幅图画,日暮的乡间,在炊烟袅袅之中,绿树黄花掩映,柴门犬吠,一个古老的村落在夕阳中若隐若现——这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里的一个缩影,这种影像长期地存留在我们的脑际,时至今日成为如游丝一般挥之不去的乡愁。

不同的村庄有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村庄有着不同的容颜,这种色彩和容颜或恬淡素雅,或传奇激荡,在时代的变迁中给人以不一般的感受。

有一个传奇的村庄叫“打铁咀”,一听这村名就感受到传奇般的别样。从“广右之地,西接八番,南连交趾”的交通冲塞要地古藤城一直沿着北流河溯江而行,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便可来到这座幽静的小村落。

“打铁咀”大约成村于距今两百到三百年之间,到目前为止一共只有34户人家。这座生长在北流河岸边水汽雾凇般氤氲的村落,因为在清朝光绪帝的时候,由于一位外来人士的入户落籍而增添了不一样的传奇色彩。

这位外来人士便是罗有容的祖父,广东籍,他从广东往广西做生意时经过此地,被这里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所吸引,于是便携妻带儿从广东迁居到这里入籍落户。

罗有容的祖父本是两广之间闻名的裁缝制衣师傅,技艺十分精巧,罗有容深受祖父的传教帮带,也逐渐练就了一手好手艺,成为方圆乡间闻名的裁缝师。

恰巧当时当地的村民大多以种植黄麻为生,黄麻又正是做幔帐的主要材料,罗有容夫妇便因势利导,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打铁咀”种植黄麻的基础上,大力发动周边的群众扩大黄麻种植,又以制作幔帐和裁缝制衣为主将罗氏的家族产业不断做大,逐步形成了以布匹、幔帐、衣服为主的家族产业,并通过北流河岸的盐沙口码头源源不断地沿着北流河往西江沿岸各地销售,成为鼎盛一时的家族产业。

罗有容不但精于技艺、善于经营,而且还把自己的手工织布以及裁缝技艺无偿传授给附近的村民群众,因此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罗有容依靠勤劳致富和勤俭持家的美德终于实现了家道中兴,于光绪廿七年在“打铁咀”新建了一座有模有样的罗氏居屋。

这座居屋占地约300平方米,坐北向南,灰雕筑脊,硬山墙,顶青泥砖混合瓦木砖墙承檩,抬梁式结构,并且于东南西北面均设置了碉楼拱护防卫。当时的广西提督学院军务总兵官刘为(武职从一品)被罗有容夫妇勤俭持家、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动,特授予罗有容夫妇“鸳鸯茀禄”的牌匾一幅,悬挂于罗有容新居正门的门头上,牌匾上刻着“鸳鸯茀禄 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学院刘为 光绪廿七年岁次辛丑罗有容妻谢氏仝立”,借此寄望周边的村民群众发扬罗有容夫妇“诚信经营,勤劳致富”的优秀品德,弘扬良好的家风、村风。罗有容夫妇因为受到了广西提督的赠匾褒扬而成为一段传奇佳话,这段佳话在“打铁咀”代代相传,成为“打铁咀”罗氏家族传家立业的一大精神支柱。

现在,这幅“鸳鸯茀禄”的牌匾还珍藏在“打铁咀”村里,成为罗氏历久弥珍的传家之宝。

日月有情,岁月无声。日子总在时钟的“滴答”声中流逝,随着一年又一年过去,“打铁咀”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走进了二十一世纪。

新的时代必定有着新的传奇,新时代里“打铁咀”的传奇更是绽放着不一样的色彩,灿烂在乡亲们的生活。

罗业坚,这位“打铁咀”罗氏的后辈青年,依靠“打铁咀”村里丰富的山水田林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带领乡亲们成立了一个种养专业合作社,搞起了立体生态种养,照亮了乡亲们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罗业坚作为土生土长的“打铁咀”村人,对村里自然条件的优劣是十分了解的。“打铁咀”土地肥沃、水源丰富,而且有着常年源源不竭的温泉泉水,但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未能形成规模而严重地影响了效能和效益。罗业坚常年在广东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现代经营的理念,他想虽然自己日子好了但总不能眼巴巴地看着乡亲们落后啊。于是,罗业坚便主动找到镇、村干部沟通,和镇村干部一道一户一户地上门找村民们谈心,反复讨论、研究,终于使大家达成了共识,全村34户村民一致同意通过土地以水田、旱地、林地及资金等形式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村民全员入股的水田63亩、旱地190亩、林地620亩,利用“立体种养、生态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和“高架网床+微生物益生菌”生态养殖模式,种植大青枣等名优水果和养鱼、养猪,使村民们既在入股中有分红收益,又在参加合作社的务工中取得稳定的工资收入。

“打铁咀”,南方的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落,却因为有了罗有容和罗业坚的出现而创造了两段不同的传奇,一段存留于我们的历史记忆,一段灿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让我们为“打铁咀”在过去年月里的传奇击掌,让我们为“打铁咀”在新时代脱贫攻坚致富路上的传奇点赞!

新闻推荐

广西法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破解执行难

本报南宁讯“法官,我现在就还钱,赶紧把我们夫妻俩的信息从头条上撤下来,真的太丢人了!”不久前,南宁一对夫妻因欠钱不还被法院...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