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广西散文:一直贴着地面飞行

广西日报 2019-01-10 08:30 大字

业界观察

本报记者张天韵通讯员侯珏

近日,广西散文学会年度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与会的散文作家、学者、文学编辑就广西散文创作现状与危机、全国散文写作趋势与特点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成立于1989年的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于2016年更名为广西散文学会,至今已走过将近30年历程,培养过一大批活跃在全区各地的散文作家。他们为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积累广西文化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正面临着新文化语境下人才与作品双输出的发展难题。

当天,严风华、丘晓兰、黄鹏、包晓泉、罗汉、何述强、黎学锐等散文作家分享了一年来体验生活的感受与经验。他们认为,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界,近年来广西散文创作呈现出异乎寻常的低调与平静,存在宣传少、活跃程度低等不足。但也有的观点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静水深流、酝酿大作品的时期,不少散文作家都在屏住呼吸,沉入社会最深处,潜心创作和研读,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些令人惊喜的作品。如今网络信息无孔不入,大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写作的定性,这是对作家本分和文学本义的一种坚守。

近年来,虽然广西散文家写出了一些较有分量的作品,例如徐治平的《守望森林》、严风华的《总角流年》、罗南的《穿过圩场》、黄少崇的《在母语中死去》、罗汉的《粉饰生涯》、陶丽群的《母亲的岛》等,但总体数量和成绩距离全国一流水平仍有不少差距,难以冲进全国读者视野,尤其是年轻一代散文家少有出类拔萃者。针对这种情况,与会者分别从队伍建设、散文创作的理念和方法论等角度,对广西文化基因与现实呈现,国内外经典作家和作品的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广西当代散文的实践者凌渡提出,“历史和民俗在微妙地变化,脚下的土地是一座富矿,我们要关注本土、立足现实,抓住任何机会去体验生活,了解广西的社情民意。既要用批判的眼光写作真人真事真时代,将认知真谛传达给读者,又要怀有开放包容之心,提倡创作风格多样化创新,才能促进散文创作的发展。”《广西散文百年》的编者徐治平教授认为,“本土散文作家一定要开拓视野,站在全国的高度,向中外经典名著学习,同时要多行走,沉潜下去,将优势题材做实做细,扎入人心、深入人性,才能写出丰富细腻、开阔自如的作品。”

散文家何述强认为,广大散文作家要勇于走向田野,参与生活实践,呼吸民间和历史的气息,要看到深夜的星空和流萤,要敢于在户外“就着闪电洗澡”,冲入无人之境为人迹罕至的事物著书立传,当作家接通天地人心的奥妙,写出震撼心灵的作品便值得期待。

新闻推荐

菠萝蜜果核千万别扔

中央城C区一家水果店,几乎每天都会在店外向路人展示新鲜剥开的菠萝蜜,邀请路人免费品尝。吃完菠萝蜜的果肉,很多人都会将果...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