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激发江海新活力 构建港航新格局 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全力推进广西水运事业发展

广西日报 2018-12-14 08:13 大字

柳州港阳和码头 长洲枢纽三四线 梧州李家庄码头 防城港生产码头 钦州港集装箱堆场 梧州西江黄金水路建设蓬勃发展。

刘杏郑燕文/图

改革开放,风起帆张。

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水运发展,持续掀起水路交通建设新高潮,广西水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北部湾港实现整合协调发展,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本建成,水路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水路运输规模持续平稳增长。

通江达海,江海联动。当前,广西水运风帆正举,为西南地区与珠三角乃至世界各地的物资交流提供了水路运输保障,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通道和广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水运建设成为“双核驱动”重要引擎

近5年来,《广西船闸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广西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启动修订,水运行业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同时,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制定出台了一大批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依法治港、建章立制,我区水运行业管理基础得以夯实,推动行业监管能力成为水运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此基础上,全区港航系统持续加压、加快建设,推动水运建设成为“双核驱动”重要引擎。5年来,全区水运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74.81亿元,其中内河完成150.54亿元,沿海完成224.27亿元;累计新开工项目47个,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38个;广西北部湾港新增生产性泊位2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沿海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2.44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423万标准箱;西江黄金水道新增生产性泊位59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54个,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1.1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184万标准箱,建成国内最大、通过能力超亿吨的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之一,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的西江水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西江边上,依偎着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三个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柳州港、来宾港、崇左港、百色港4个内河地区性重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11058万吨。至“十三五”期末,西津二线、红花二线船闸建成通航,西江黄金水道以总长近1500公里的千吨级以上高等级航道为主骨架、其他重要支流为辅助的内河航道网络体系形成。全区内河港口综合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

北部湾畔,北海港由小变大,防城港、钦州港从无到有,沿海三港由分到合,“三合一”形成的北部湾深水良港,巨轮云集,货通四海。至“十三五”期末,北部湾港港口综合吞吐能力达到4.5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130个,集装箱班轮班线运输大幅增加,集装箱吞吐能力接近1000万标箱。

2水路运输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水运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为水路运输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修编完成的《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以及印发实施的《广西港航运输管理“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也为水运发展谋篇布局,切实提升了航道的通畅水平和水路运输保障能力。

截至2017年底,全区内河通航里程达5873公里,新增沿海航道2条,新增30万吨级航道8.51公里、5万吨级航道4.879公里、1万吨级航道332米、5000吨级航道678米。2017年全区船闸通过量22264.28万吨,比2012年增长76.38%,全区主要航道通航保证率为100%,西江黄金水道效能日趋显现。

5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客运量265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3.13亿人公里,货运量12.13亿吨、货物周转量6484.42亿吨公里;全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84亿吨,其中,广西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16亿吨,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68亿吨,与上个5年相比,分别增长63%和65%。我区水路运输增量高于全国水平,广西水运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此外,我区通过统一引航费收费标准,对进出广西北部湾港的外贸集装箱船统一执行优惠政策,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500万元;通过全面停征我区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每年为企业减轻负担约6000万元。

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分别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合作,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海上门户。海运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和外贸货物运输的载体,中国与东盟国家9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海运完成,中国西南地区经广西北部湾港集疏运的货物占港口吞吐量的比重超过35%。

3改革开放成为水运发展重要动力

经过全区港航管理系统的不懈努力,广西北部湾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于2017年全面完成,广西北部湾港口行政管理体制体系基本确立。港口与铁路、商贸、口岸、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金融保险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断理顺,逐步形成广西北部湾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新局面,港口的集群效应逐渐凸显。

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也稳步实施。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出台《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防范》,“一干七支”过船设施改扩建项目持续推进,船闸、航道、港口、航运等领域职责分工逐步明晰,西江黄金水道航运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其中,推进船闸运营创新管理,充分发挥梯级船闸统一运行调度的整体优势,流域船闸通行效率有效提高;推进航运升级转型,支持广西航运交易所创新发展,成立贵港市船东互保协会,发展航运金融保险业务,促成西江船舶保险费率降低三成。

近年来,特别是广西北部湾港“三港合一”和一体化改革后,我区借助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积极加快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步伐,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与马来西亚巴生港、文莱摩拉港签署友好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国家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17年,我区加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依托这一网络,广西北部湾港积极加密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港口的航线。截至2017年底,我区与东盟7个国家、47个港口建立了密切的运输往来,开通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44条,成为我国与东盟地区海上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前沿。

4智慧绿色成为水运发展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区“互联网+港航”加快发展,初步建立了以广西港航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为基础,以航道、港口等管理信息系统为应用的“1+X”信息化格局;新建广西内河多梯级多线程船闸联合调度系统、内河船舶辅助导航系统、广西北部湾港港口引航综合调度系统等综合应用系统,优化了我区渡口渡船管理信息系统。

同时,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5年共完成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4个,其中3项属于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专项,研究成果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完成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11个,其中2个项目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个项目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该局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水运加快发展。对400总吨以上未安装生活污水储存(处理)装置的在用船舶进行了防污染改造,累计改造船舶1485艘,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改造达标率100%;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动西江干线LNG船舶试点应用,26艘LNG新能源船舶投入使用;开展港口码头、航运枢纽和航道基地的绿化美化工作,共完成绿化美化面积30.4万平方米。

当今的广西水运,蓄势待发;未来的广西水运,充满希望。在加快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新枢纽的发展道路上,广西水运将以科学、开放、务实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拥抱新的时代。

新闻推荐

《壮乡和韵》奏响八桂华章

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激情演唱。南国早报记者刘豫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刘豫)12月12日晚,交响音乐会《壮乡和韵》在广西文化艺术...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