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艺评论60年
桂林评论家的部分作品
□亦云文/摄
有一位桂林籍的文艺评论家,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他就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国防艺术社的社长、新中国剧社的创建人李文钊。李文钊是广西早期话剧运动的参与者,是抗战桂林文化城戏剧运动的推动者,桂林文化城时期撰写过不少戏剧评论,新中国成立之后,撰写过多篇桂林戏剧历史的文学,主要有《桂剧的班社、庙台和剧院》《广西省立艺术馆》《国防艺术社概况》,这3篇文章先后被收入《桂林文史资料》,此外,他还在1957年3月3日的《广西日报》上发表了《桂剧是怎样形成的》等文章。据魏华龄的《李文钊传略》,他还写过《试论桂剧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前途》一文。
相比之下,另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文艺评论家林焕平则广为人知。1951年,林焕平重返桂林,担任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承担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新时期以来,林焕平发表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艺术方法》《略谈“向内转”》《关于文坛重排座次的问题》等论文,在全国文坛皆有一定影响。
除林焕平之外,在文艺理论领域有建树的桂林文艺评论家主要有黄海澄、蒋述卓、王杰、张利群等人。
1980年代初中期,时在广西师范大学任教的黄海澄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引进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发表了《简论艺术的本质》《控制论的美感论》《论形式美》《以系统观点论自然美和自然景观》等论文,成为当时全国文艺理论界方法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1985年是广西文学的“百越境界”年,由梅帅元、杨克发起的“百越境界”文学观念讨论在广西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蒋述卓在《广西文学》1985年12期发表《百越境界与现代意识》,参与了“百越境界”文学讨论。
1990年代,王杰就审美幻象、审美变形、审美幻觉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审美变形: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审美幻觉:中西美学的理念与实践》等。
新世纪以来,张利群从文艺理论的视角对广西文艺现象有较多关注,发表了《论广西文学理论批评桂军的崛起及评价机制建设《论广西文学改革开放三十年新传统的构建《论广西民族文学发展的战略和对策《论高校文学研究对文学桂军崛起的理论支持》《文学桂军崛起的文化意义》等论文。
除了上述从美学、文艺学等高屋建瓴的视角研究中国当代文艺和广西当代文艺之外,桂林更多的文艺评论直接面对当代广西文艺现象。
1978年,由全国30多个单位协作编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广西师范大学是主持单位之一,这套丛书自1981年起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协作,被列为国家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其中,蒙书瀚负责了《陆地研究专集》《苗延秀包玉堂肖甘牛研究合集》的编选,周作秋负责了《周民震韦其麟莎红研究合集》《李英敏研究专集》《玛拉沁夫研究专集》的编选。作为侗族学者,蒙书翰还与苗延秀合作主编了《广西侗族文学史料》。如今,这些资料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因为多数作家健在而资料相对容易收集,那么,《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则因为许多作家离世、大量史料散佚而困难许多。苏关鑫编的《欧阳予倩研究资料》就花费了编者许多功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关鑫、雷锐、黄绍清、肖昭惠编写的《旅桂作家》,收集整理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34位作家的“在桂活动简况”和“在桂作品简介”,个别作家还有“在桂报刊评介简述”,资料收集整理的殊为不易,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路标。在此基础上,雷锐乘胜追击,再下一城,主编《桂林文化城大全·文学卷·小说分卷》,洋洋四大卷,1991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昆明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编写计划座谈会,确定《壮族文学史》由广西负责编写,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接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写《壮族文学史》的任务,由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曾庆全4人组成编写组,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壮族文学》(初稿)的基础上,用整整5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卷本《壮族文学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该书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壮族文学史》出版后,鉴于该书历史下限止于1919年,对壮族现代文学史和壮族当代文学史全无涉及,并且,1986年以后发现的壮族民间经典作家也未能涉及,因此,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覃德清再接再厉,完成了更为宏大的三卷本《壮族文学发展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
壮族文学是桂林文艺评论家长期关注的研究对象。黄绍清于《壮族文学史》《壮族文学发展史》之外,还出版了《壮族当代文学引论》《壮族现代文学卮论》等著作。雷锐主编的《壮族文学现代化的历程》被列入“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由民族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
作为文学双翼中的一翼,文学评论的繁荣往往有赖于文学创作的繁荣。1980年代,桂林文学创作进入繁荣期,黄继树的长篇小说,张宗栻、李逊的中短篇小说,孙如荣、史晓京、苏韶芬的诗歌,毛荣生的散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黄绍清、彭会资撰写了一些有关桂林文学的评论文章。
1986年,黄伟林撰写了以张宗栻小说为对象的文学评论《两个世界的冲突》,引起广西文学界的重视,不久,黄伟林发表了《第二轮黑暗》《情趣与智慧》《一组极富潜力的作品》等文学评论。黄伟林这些文学评论以《桂海论列》为名于1993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桂海论列》由梁潮主编,包括广西作家评论和桂版图书评论两个专辑。黄伟林的文学评论与广西、桂林新一代作家的创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南方文坛》《南方文学》刊发了大量黄伟林的广西作家论、桂林作家论。黄伟林因此成为桂林第一个跟踪评论广西当代文学的评论家。
1988年,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本科生秦立德接受广西作家协会的委托,与黄绍清、黄伟林两位老师组成编辑团队,秦立德担任常务副主编,负责内部刊物《广西作家》的编辑出版,《广西作家》创刊号为广西首届铜鼓奖评奖专辑,刊发了朴子、黄绍清、王川娅、雁翎、如斯等人对首届铜鼓奖获奖作品的评论文章。之后,《广西作家》出版了多期,推出了诸如覃天卫、张东等青年学生的文学评论,受到广西文坛的好评《广西作家》虽然是内部刊物,但在刊物极少的当时,同样吸引文坛的关注,而《广西作家》作为广西作家协会的机关刊物,移至地处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由本科学生主持出版,似乎也表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文学评论的重镇。
1990年代,是文学桂军打造品牌的关键十年。评论家黄伟林与小说家张宗栻合作撰写了《被遗忘的土地》,陈述广西文学现状,探讨广西文学突围之路。1996年,黄伟林在接力出版社出版了《转型的解读》一书,包括24篇广西作家作品论和文学新桂军论、桂林文学论、《南方文学》论各一篇,使新时期的广西文学创作得以相对完整的呈现,该书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在时任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杰的建议下,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成立了广西文学研究室,收集了大量广西作家的作品。1997年,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花城》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广西作家协会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共同举办了东西、鬼子、李冯创作研讨会,王杰、黄伟林参加了会议,“广西三剑客”文学品牌得以定格,这是广西文坛一次标志性的会议,文学桂军终于冲出了八桂大地崇山峻岭的包围,实现了边缘的崛起。
进入新的世纪,一批年轻的评论家成长起来,刘春《一个人的诗歌史》共三部,集中论述了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河、西川、柏桦、王家新、韩东、张枣、黄灿然、孟浪、王寅、陈东东、梁晓明、梁平、伊沙、杜涯、张执浩、蓝蓝、余怒、刘频、赵丽华、安琪、盘妙彬、朵渔、余地、江非、安石榴等20多位先锋诗人,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铁群在其“鸳鸯蝴蝶派”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之外,主编了《桂林文化城散文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撰写了《广西现当代散文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陆丽娟连续在全国艺术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发表《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画家的影响》《南岭地区瑶族传统服饰技艺调查》《桂林市:<美术观察>“雕塑如何面对公众”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等论文。此外,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艺争鸣》发表《环境对广西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等论文。
2013年,由黄伟林、刘铁群担任总策划,向丹、刘铁群担任总导演的大学戏剧文化工程“新西南剧展”启动,2014年推出了田汉《秋声赋》、欧阳予倩《桃花扇《旧家》,2017年推出张仁胜根据白先勇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花桥荣记》,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获中国第四届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
2015年,由黄伟林执行主编的《抗战桂林文化城史料汇编》15卷印制出版,成为广西抗战暨桂林文化城研究迄今为止最为宏大的史料文献。
桂林的文艺评论在广西评论界处于领先位置,从以下几个统计数据可以一目了然。
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铜鼓奖”文艺评论数量最多:第一届有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的《壮族文学史》;第二届有刘益之的《六法论对中国绘画的指导和运用》,林焕平的《林焕平文集》(一、二卷);第四届有彭会资的《民族民间美学》,张利群的《批评重构———现代批评学引论》;第五届有黄伟林《中国当代小说家群论》;第六届有张利群的《文艺制度论》,刘春的《朦胧诗以后》;第七届有梁熙成的《永福彩调史稿》,李建平、李江、陆璎、覃国康的《桂林抗战艺术史》,黄伟林、张俊显、谢婷婷的《从雁山园到独秀峰———独秀作家群寻踪》。
入选《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人数最多:黄伟林2001年入选;刘春2011年入选;刘铁群2012年入选。
蓝怀昌主编《世纪的跨越———广西文学艺术三十年现象研究》,专题介绍的4位重要文艺理论家为王杰、张燕玲、李建平、黄伟林,王杰、黄伟林为桂林文艺评论家,李建平为桂林籍评论家,张燕玲曾在广西师范大学求学。
欧造杰著《边缘地带的活力———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构建与发展》专章介绍的文艺评论家有林焕平、黄海澄、江建文、丘振声、王敏之、梁超然、彭洋、陈学璞、杨炳忠、王杰、张利群、李建平、张燕玲、黄伟林、杨长勋、容本镇、唐正柱、温存超、张柱林,其中,桂林文艺评论家有林焕平、黄海澄、王杰、张利群、李建平、黄伟林、唐正柱等人。
目前,桂林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文艺评论家队伍,主要有黄伟林、刘铁群、曾攀、冯强的文学评论,朱江勇、鹿义霞、廖静的戏剧评论,陆丽娟的美术评论,陆璎、宁红霞的音乐评论,覃国康的舞蹈评论,李雅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论。
2018年,桂林的文艺评论家群策群力,主编了5卷12巨册的《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体大精深,五彩缤纷,集经典性、历史感和学术价值于一体,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最为醒目的献礼华章。
新闻推荐
2018年6月9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回头看”下沉督察,督察人员正在提取水样。视觉中国资料记者日前从生态环...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