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创新增活力 探索觅新知

柳州日报 2018-12-06 11:50 大字

站在改革开放的起跑线,1978年12月6日,柳州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如雏鸟破壳而出。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2018年12月6日,柳州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已是雄鹰翱翔。

曾经,为加强科学研究,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知识普及。

如今,工业因自动化技术的支撑而逐步领先,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成功走上因所而专、因专而精、因精而强的良性发展轨道。

1

从无到有 科技赋能助腾飞

在自治区科技厅近期公布的2018年广西科技进步奖公示名单中,由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参与的《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获2018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提名,让所内的科研人员开怀不已。

可谁又能体会,荣誉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守住寂寞严谨求实的付出,浓缩着40年来自动化所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从没有领军人才到如今副高职称以上人才占据五分之一、从研究单片机到开发智能化信息化设备、从实验室展品到科技成果转化,为支撑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能源。

1986年7月从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毕业的刘文烽,经过岁月洗礼,如今已成长为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回忆,那时候柳州有不少享誉国内的企业,从象牙塔满腔斗志走进研究所期待能为城市发展干点什么,可所里科研人员知识储备有限、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等尴尬现状,让人很郁闷,所里发展很艰难。特别是在1988年5月任职市无线电元件一厂副厂长后,他清晰地意识到,科研方向要与企业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是科技创新的发展之道。

在科技为梯的思路引导下,1991年再次回归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的刘文烽,带领团队紧密对接市场,注重培养人才,将实验天地从封闭的实验室拓展到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和广袤的田间地头。

登高望远景致佳。依托科技创新的动力,从1989年起至今,研究所自主研发出“汽车安全检测线微机数据系统”“智能化活蛹单茧缫丝蚕品种丝质优选装置研发”等一系列与工业、农业等领域息息相关的项目,获得诸如自治区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四等奖、自治区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项项荣誉和“活蛹单丝长度计量”等一张张专利证书。改变了昔日研究所缺专利、少成果、低产出的局面,逐渐成为领跑全市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2015年至2018年9月,落户于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的广西缫丝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验收,围绕茧丝绸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发展,研究所针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为企业、科研院所增强核心竞争力,走上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与引领现代农业科技踏步前行的探索之旅。

2

从弱到强 智力支撑增后劲

11月30日上午,走进广西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一张张充满胶原蛋白的面孔与炫酷智能化设备交相辉映,让冰冷的仪器也有了青春的热度。此刻,就读于广西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杜昕等人,正通过中控平台,有条不紊地调整正在开发的“并联机器人自动选茧系统”。

身兼导师的刘文烽一边教学一边引导年轻人破解科研的迷雾森林,抓住科技的牛鼻子。

刘文烽说,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研究所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创业期,走过举步维艰的转型期,更迎来高速跨越的发展期,尝到人才支撑的甜头,建立起通过项目培养人才、通过人才产出成果、通过成果转化市场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下一步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工作部署,遵循工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在市科技局支持下,着重在大项目重点项目发力,在工业方面做好技术服务,做好研发支撑,在农业方面用智能、信息化、网络化等工业发展理念,反哺农业,彻底打通科技与经济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研究所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能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发展模式,培养出能在科技项目中挑大梁的市级优秀科技青年人才温荃、曾科等技术能手,形成凝聚大批高端人才的“强磁场”。

现年55岁的工程师谭旭,人生被这股“强磁场”改变。1985年他只是研究所的一名司机。在刘文烽等领导的鼓舞下,1996年他捧起书本,从电工原理、机电一体化等知识循序渐进开始学习,从只会摸方向盘蜕变为一名工程师,参与了多个市级、区级科技项目。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强磁场”,把不少年轻人吸引到科研中。

创新永无止境。依托人才智力支撑,从事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以及科技服务工作的研究所,在建所40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单:据统计,近年来,研究所完成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得区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获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授权36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部分科研人员获得自治区优秀专家、柳州市拔尖人才、“新世纪个十百人才工程”三层次人员等称号,拥有机器人技术应用实验室、西门子实验室、生丝实验室、自动化仪表标准检查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为上通五、柳工、柳钢、两面针、金嗓子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帮助企业完成技术改造50余项,修复了企业各类进口仪器、设备、生产流水线200多台套,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荀诗媛 文/图)

新闻推荐

“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改革与变迁

张丽红“名不经传小合寨,风雨洗礼花盛开,村民自治诞生地,一面旗帜树起来”。这首山歌唱出了“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广西...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