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砚池虽小多权贵 翰墨光华不染尘

柳州晚报 2018-12-05 11:33 大字

孔见书法作品

□孔见

作者简介:

孔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书协名誉主席、广东省书法院顾问、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荣获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荣誉奖。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等以及日本、欧洲展出。主要著作:《中国书法艺术通论》《毛泽东兵法十三篇》《各国国防概观》《现代军事训练评估》《孔见书法集》《八桂流韵——孔见咏广西诗书集》《书沐儒风》等。

作书小道,做人大道,可见书法的神圣。从颜筋柳骨到宋人尚意,书法已经从技法转向人格,论书先论人已经成为书坛或者说文人队伍的一大标准。

今天有一部分所谓的“名人书法”,他们中的大多数一非专业的书法家,二非有文化素养的著名文人,并不合乎任意一种古代名人书法的要求。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以此来形容今天的名人书法与名家书法共搏书坛的现象,很是恰当。形如方塘的书坛,小不足“半亩”,经名人书法、艺人书法的热衷参与,热闹极了。

小小书坛,到底名人书法是“天光”还是名家书法是“云影”,需要一定的评鉴能力了。

我们再来谈谈,宋代文人书法、名人书法是如何改变书法审美的取向和品质的。北宋中期,宋朝成熟的科举考试制度,使大批文人脱颖而出。与王谢子弟的风流高华不同,宋代文人饱读诗书,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其中许多人来自社会中下层,具有朴素天然的本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种独特的“士”气,就是尚意书风的根源。这些宋代文人均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于书法传统非常熟悉,并采取了认真学习的态度,使宋代书法在继承晋唐书法的基础上臻于成熟。

秦汉时期帝王不题字,有李斯、蔡邕代劳;唐朝太宗开了帝王题字的先河,李白等著名文人也有墨迹传世;宋代徽宗赵佶就开始痴迷艺术,大量的文人、名人在书坛留名。如果说这是一次名人题字的高潮,那么学书者必须警惕,名人书法大范围地出现是与宋人“尚意”书风同步的。所以学技术和法度不能从宋人入手,得取法晋唐。到了一定水平,欲出新意,自由畅神,便可借鉴宋人意象。

文人大抵都循苏、黄、米三家之时风,直到南宋中期。陆游曾说过:“近岁苏、黄、米书盛行,前辈如李西台、宋宣献、蔡君谟、苏才翁兄弟书皆废。”有人总结:南宋学苏者最众,学米者次之,学黄者更次之。

我认为这是可信的,“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引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可能是因为达官贵人学苏字的多,所以民间有此言。

苏轼的书法相对而言比较平正豪迈,而东坡的道德形象又与颜真卿相近,这应是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根本原因。追随米芾的学书者,大多笔性较好,却无十分显赫的背景,他们和米芾一样,基本上是以书法为毕生事业的。学黄庭坚的人少于前两位,书法水平一般不高,因为黄字气挟风霜,一般学其字者舒头伸脚,空有三分样子,要达到山谷境界实有难度。

新闻推荐

减轻宝爸宝妈压力

日报消息(记者荀诗媛、通讯员曾繁华)为缓解新生儿父母照顾新生儿时出现家里医院两头奔忙的情况,11月起,市中医医院产科推出广...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