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钢城工匠的骄傲:“港珠澳大桥用了我们的钢”
飞架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不仅惊艳了世界,更惊喜了广西柳州钢铁集团的工匠们,大桥开通仪式当天,他们微信刷屏相告:“港珠澳大桥用了我们的钢!”
桥身上5.23万余吨来自柳钢的钢材,其中热轧卷和中厚板制作的管线钢,用在建设港珠澳大桥的结构桩管上;中厚板系列中的普板、合金钢等主要用在大桥主体构件、金属预埋件、钢结构等方面;螺纹钢和高线等建材则用在预制件和大桥主梁等方面……
透过港珠澳大桥,柳钢的钢材质量可见不一般,柳钢工匠的战斗力更是不一般。而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从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的话语中不难品出分量:“我们不仅要能培养出优秀企业家,也要能培养出科技领军人才,更要能培养出技能大师、柳州工匠、甚至是大国工匠。”
柳钢,这个有着60年积淀的钢企,为职工成才畅通了“三个通道”,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三类人才”有着职业晋升互通机制,并在全体中层干部中公开推荐(首席)技术专家。在每年召开的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柳钢都会安排专款对在科技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表彰。2013年奖励金额为160万元,到2018年奖励金额已跃升至340万元。柳钢人力资源部长赖颂平笑称:“企业是以工匠精神打造‘工匠摇篮’。”
走在柳钢冷轧厂的参观通道上,一整面工匠事迹墙吸引记者驻足。广西首位全国技能大师获得者陈毅杰、倒班20年轧钢女工苏红梅、电工技能专家周磊、发出“一生护煤无怨无悔”承诺的陶柏明、了不起的“设备医生”黎朝晖、螺钉精神炼铁专家唐志宏……一个个都闪耀着光芒。
而在岗位上的他们,却又朴实无华。“什么是工匠精神?作为一位炉长,工匠精神就意味着从进铁水开始一直到出钢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2017年5月12日,转炉厂炼钢技能专家陈毅杰在一个封面已断裂的小笔记本上写上这句话。这一天,他被柳钢授予“柳钢工匠”的称号。
作为一名扎根炼钢一线33年的“炼钢老人”,生产中遇到瓶颈,炉前操作中有新办法、同行出了先进指标……陈毅杰都习惯一一记在笔记里。他先后负责参与并配合技术部门进行了60余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近40个项目获奖,仅获奖项目年为企业创经济效益8000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至今,陈毅杰的生产日记已经达到了60多本,总字数超过50万字。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壮语豪言,这一本本笔记,承载的是一位工匠精益求精的深深印迹。
从最初的一名值班电工到技术员,再到柳钢最年轻的技能专家和首批“柳钢工匠”,周磊仅用了7年时间。2017年,周磊建立的工作室获评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他看来,每一个设备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凭借着对工艺品质的不懈追求,用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完成对每一件工艺品的雕琢。这就是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正是拥有这样一支高效、精干的职工队伍,让柳钢创造一个个发展奇迹有了最强推动力。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柳钢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上交税金,均创建厂60年历史最好水平。
新闻推荐
新书发布会现场。南国早报记者刘豫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刘豫)11月25日下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独秀女作家文丛新...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