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一径“黔”行 引人入胜

鲁中晨刊 2018-11-23 01:04 大字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曾是黔东南乃至贵州省的千年写照。

11月12日至14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地方党报新闻扶贫经验交流会暨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辑“改革开放40周年看大美黔东南”主题采风活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举行,我与一位同事应邀参加,共同走进凯里云谷田园、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肇兴侗寨、岜沙苗寨和万达小镇等地采访,亲身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黔东南州“旅游+扶贫”取得的巨大成就。因前几年去过广西柳州的苗乡侗寨,起初并没抱多高的期望值,然而渐入佳境才为自己的“井蛙之见”羞赧汗颜。

大会交流之后开始采风,颇具视觉震撼力与时代穿越感的画卷,层层展现———

世间最大的苗族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

翻过几座高山来到一个山坳,走下大巴车,迎面是一广场。领队兼解说是黔东南日报社记者小李,她提醒说苗族姑娘的迎宾“拦门酒”不能拒绝。于是一幕幕令人捧腹的场景引发游客围观:穿戴盛装的苗家姑娘将游客拉到座位上,从后背用酒杯往嘴里倒酒,左右各有四五位姑娘依次由低到高从酒壶中接续斟酒……这就是有名的“高山流水”,不善饮酒和酒量不大的游客只好偷偷从旁边溜之大吉。

经过一番嬉闹,游客才乘观光车进入西江千户苗寨。这里由10余个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苗寨与侗寨的风雨桥、高脚楼很相像,但跟侗族面水而居不同的是,苗族大都依山而居,尤喜陡峭山崖。从宽绰的观景台放眼俯视,西江苗寨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直达山巅,蔚为壮观。

黔东南日报社的吴总编很善谈,他自豪地介绍了贵州省在“旅游+扶贫”方面的成功举措。2008年贵州省决定全省每年集中帮扶一个特色村寨搞旅游开发,第一个便选定了雷山县的西江苗寨。十年间,深居僻静大山的西江苗寨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外出打工者全都回寨,人人从事旅游项目。尽管此时是旅游淡季,但还是芦笙长鸣,游客如织。

苗族人都视蚩尤为祖先。远古时代黄帝大战蚩尤,胜者王败者寇,蚩尤的后裔只能背井离乡逃离富庶之地。历史跨越数千年,饱受艰辛的“败者”后裔终于与“胜者”传人携手前行,同走小康路,共筑强国梦。

返回宾馆途中,感慨之余,揣测这里应是黔东南之行的最大亮点。然而第二天又欣赏到了大山深处的另类奇观———

崇尚“歪门邪道”的古城:

镇远古镇

穿越一个个隧道和一座座高架桥,大巴车从高速路转入普通公路,路边指示牌显示前面是“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兴建于明代,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四周环山。我们主要参观了一条高踞山腰、下连主街道的四方井巷。这条街巷建筑最能代表当年权贵商贾们的格局和追求———“歪门邪道”。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绝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此谓“以南为尊”,又能“财不露白”。

依山势建起的高墙深院,可以避开战事对生意的影响。而居于高处,既便于商家瞭望识别自家货船的起航停靠时间,以随时准备货源和组织劳力,也避免舞阳河发大水受损。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

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区。很显然,旧府城是“富人区”,以商贾居多,而古卫城是“守卫区”亦即“平民区”,建筑风格和品位天壤之别,一河之隔,两重天地。今非昔比,两岸都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似“清明上河图”,一派安逸祥和景象,只是旧人换新人。

为将镇远古镇打造成旅游胜地,镇远县精心谋划,保护与开发并重,已开始将新城外迁。

最大苗寨,最奇特建筑,应该是黔东南的典型代表了吧?然而,第三天又来到了更为神秘、更加奇葩的地方———

迎宾“高山流水”

岜沙苗寨“枪手部落”

生态观念超前的“枪手部落”:

岜沙苗寨

伴着阴雨霏霏和云雾缭绕,大巴车驰骋于陡峭的山路,经从江县城往南6公里处来到月亮山巅,来到岜(当地人念biā)沙苗族山寨。这里居住着五百余户2500多“黑苗”人,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获特批)、镰刀剃头等古老习俗,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其神秘面纱的揭开,缘于几年前的旅游开发,如今这个曾经与世隔绝之地,磁石般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

步入景区,远望林海莽莽,植被茂盛,近看丛林密布,古木参天。据吴总编介绍,岜沙人崇拜树木,这里的人一出生,父母就会栽种或指定一棵树作为其保护神,死后用此树做棺木,并在下葬地再植一树作为其灵魂重生。因此从古到今,岜沙人从不滥伐树木。而绝无仅有的一次砍树,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之情,毅然将寨前山头一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因自己不忍动手,便请外乡人帮忙伐树运走。此事感动纪念堂组委会,遂拨款在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将树根保留供奉。

岜沙至今保留着稻田养鱼的传统。每年插秧之后,都会在水田里养些鱼,到了收割季节,田里的鱼儿也长大了,于是就诞生了岜沙“吃鲜节”。这被认为是最符合经济学的中国人的传统智慧。

禾晾是“立体式的晒场”。就是在寨边用粗木竖起四五米高的晾架,将收割的糯谷一捆捆挂在上面晒干。发明禾晾是岜沙人的一种极高的智慧,以此来克服地势的限制。

这里的“计划生育”自古就行之有效。自移居此地,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双子女成为寨规。据说他们有祖传秘方确保每家每户儿女双全,如此也确保这方水土与供养人口的“生态平衡”。

在全寨唯一的山顶广场上,村民们表演了精彩节目,其中镰刀理发是现场操作。这里的男孩必须举行成年礼,除配枪外,都留有发髻,穿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形似活着的“兵马俑”。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蚩尤被黄帝打败后,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 九黎部落的一支。

……

星转斗移,时空越至21世纪的2018年,现代化的高速交通与宽带通信将富庶之地与穷乡僻壤紧密相连,各民族间的伟大创造和闪光智慧,交汇交融,互通互鉴。黔东南乃至贵州省的“旅游+扶贫”,已然改写千年历史,谱写出新时代的大美华章。

新闻推荐

海陆空宣传矩阵 全媒体阵容发声

南国早报记者黄岸居周刊记者韦任兰杨爱广西金砖购房节集结号已吹响,全媒体阵容发声,海陆空全面出击宣传。刚从外地出差归来...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