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陌路40后70后奇妙交集

安庆晚报 2018-11-07 09:26 大字

40后江惠群与70后张媚媚,她们的欢笑和泪水,驿动着各自家庭的离合悲欢;而广大“打工族”的付出和坚韧,汇成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曲时代壮歌。致敬!千千万万个流动外出的务工者。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让我们铭记这些共和国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本文两位女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打工妹的缩影。讲述她们的朴素人生,其实也是致敬那段艰辛而灿烂的岁月,致敬那个伟大的时代。

两代打工妹的深圳记忆

江惠群,生于1946年6月,老家广东宝安县石岩公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25名打工妹中的一个。张媚媚,生于1972年10月,老家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桥圩镇南兴村,中国千千万万70后打工妹中的一个。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在深圳这座城市有了奇妙的交集——江惠群打工的旧址“石岩公社上屋大队热线圈厂”,如今是全国首家劳务工博物馆的所在地;而张媚媚的77封家书和她用过的《新华字典》,则陈列在劳务工博物馆中,每天和观众见面。

“乡妹子”见证小渔村传奇

江惠群和张媚媚两代打工妹,参与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建设,见证了南方小渔村的传奇和崛起。而她们也被这座城市以自己的方式雕刻进时光的记忆。

1978年,江惠群进入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上班,工资一年下来要比种田收入高三倍!江惠群从来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打工妹。今年72岁的她,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穿暖。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978年。彼时,深圳下辖的宝安县成立了“石岩公社上屋大队热线圈厂”,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歌谣流传当时苦难记忆

当时的宝安流传着一首歌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不用再种田,要去上班了!上班的工资一年下来要比种田收入高三倍!这样新鲜的经历、这样的好事,让当地村民无不跃跃欲试。但要进厂工作并不容易,当时招25名女工,报名的就有七八十人。江惠群的丈夫在供销社搞业务,牵线搭桥让香港老板在石岩公社上屋大队投资建厂。因为“招商引资”有功,江惠群得以进厂上班。为能进厂上班高兴坏了的江惠群并不知道,她上班的企业最终能落户上屋大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搞怕了,港商和宝安当地各部门整整谈了半年时间,直到1978年12月18日才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那时的江惠群更不会想到,1978年12月18日,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人的生活,以此为分水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辍学的她做着少女梦

在全国的打工妹纷纷涌向深圳的时候,张媚媚正在广西贵港市南兴村做着自己的少女梦。张媚媚若要继续上学,她的三个妹妹里就肯定有人上不成学了。几乎没怎么犹豫,张媚媚像村里年纪差不多的姑娘们一样,辍学了。摆在她面前的是两条路——等几年嫁人,或者是外出打工供三个妹妹上学。彼时的热土深圳,很快成了张媚媚的不二之选。在她的想象中,深圳到处是高楼大厦,姑娘们穿着时髦的裙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而她自己也将很快成为其中的一员。1991年初,张媚媚进入深圳市石岩镇上屋彩华花厂打工。让她失望的是,石岩镇跟她老家的县城差不多。容不得仔细打量深圳这个地方,她很快就要为了生活打拼了。彩华花厂是一家做假花的工厂,机器将假花冲压成型时,操作工要眼疾手快,稍微慢一点儿就可能烫到手。随着张媚媚这样的打工妹大量涌入,1989年3月,深圳各区、镇成立了劳动管理站和外来办,专门为外来工服务。随后的1990年4月,深圳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暂行规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保障。在上屋彩华花厂工作几个月后,张媚媚跳槽到石岩镇友联明辉塑胶厂。像那时所有的打工妹一样,跳槽不过是从这个工厂到那个工厂,薪水可能会略有不同,但生活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进入友联明辉塑胶厂后,张媚媚和她的女工工友住在工厂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宿舍由一间大教室改建而成,20个女工住在里面,张媚媚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女阿Q”的“写信胜利法”

颇有阿Q精神的张媚媚,表面上看起来对什么都不在乎,但骨子里还是有些苦闷,她想念父母、想念家人、想念老家的同学和老师。于是,给家里攒钱、给老家的人写信,就成了她的两大爱好。当张媚媚在石岩镇落下脚的时候,江惠群早就离开了石岩镇上屋大队热线圈厂,同样在为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奔波。因为丈夫工作调动的原因,江惠群先后进入深圳市迎宾馆和京鹏宾馆打工。在深圳市迎宾馆工作时,江惠群干的是保洁,这份工作远没有在上屋大队热线圈厂上班时让江惠群开心。对农村出生的江惠群来说,保洁的活儿不重,但是累心。深圳台风天多,台风一来,树叶、树枝刮得满地都是,江惠群扫了前面顾不上后面。有一次宾馆要迎接重要的客人,恰好赶上台风天,江惠群被值班经理“逮”了个正着,干活从来不惜力的江惠群委屈得哭了,怕客人看见了影响不好,藏起来流一会儿眼泪后,江惠群就又出来扫地了。有过打工受委屈的经历,江惠群在京鹏宾馆当领班时,特别能理解外来打工妹的处境。宾馆要拿去清洗的脏床单,年轻的姐妹顶多能抱20多张,但江惠群一口气能抱起50张——这么多的床单摞在一起,高过了她的头顶,她却能一口气上下好几层楼。当时的京鹏宾馆从广东惠州博罗县招了一批女孩当服务员。不少女孩年纪小,从没出过远门,初来乍到会想家想得直哭。江惠群就当上了她们的“知心大姐”,劝她们:“每个人都要出来工作,你们这样有活干,有地方住,已经很好了。”江惠群在给这群女孩排班时,也会尽量照顾那些家在外地的女孩,让她们能有时间回去探亲。江惠群的家里,至今都保留着在京鹏宾馆工作时获得的奖状——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奖励证书。“给劳动者以尊严”——深圳一直在努力给务工人员一种归属感。1996年9月,深圳宝安区举办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和“十佳外来青工”评选活动,此后每年举行一次。2001年起,深圳举办“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和“外地来深建设者之家”评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知道外出打工有多不容易,江惠群至今都保持着对打工者深切的同理心。前不久,江惠群在自家小区碰到一个刚到深圳来找工作的外地小伙,年轻人将背包垫在头下,在路边的石凳上睡着了。江惠群叫醒年轻人,告诉他附近有个图书馆,里面有空调,可以暂时到里面歇歇脚;小区外有个小吃店在招工,他可以先去试试。“这些孩子离乡背井,不容易。”江惠群说,深圳应该善待这些外来打工的人,城市建设上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上世纪90年代77封珍贵的信,如今陈列在深圳劳务工博物馆里,既是张媚媚宝贵的记忆,也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

深圳是史上打工者朝圣地

在那段历史中,深圳是打工者的朝圣之地。无数来到这里或试图来到这里的人,都认为这片土地藏着他们的未来和梦想。那时的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支强大的队伍将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底,这支农民工队伍已经壮大到2.87亿人。让张媚媚没想到的是,做义工给她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荣誉——2005年,她荣获“宝安区2002~2004年度先进劳务工”光荣称号,由此有了落户深圳的机会。她还在深圳买了房,完成了外人眼中华丽的“逆袭”。

早已退休的江惠群家里,至今都保留着在京鹏宾馆工作时获得的奖状——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奖励证书。江惠群很久没回去了,偶尔回去,也辨不出原来的样子。江惠群感叹着深圳这40年的变化,对自己先苦后甜的人生,感到无比满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正如2008年8月,《深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取代施行了24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条例》,暂住证随之被居住证取代。而江惠群珍藏多年的一本《深圳市经济特区暂住证》,如今成了“文物”。张媚媚觉得,“农民工”这个称谓,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也会成为博物馆里的“文物”。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风云激荡。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据《工人日报》11月6日报道

新闻推荐

“脑子里有虫”引起的思考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漫画,上面画着一个伐木工正在砍树,嘴里还叼着一支烟。一只啄木鸟站在伐木工的头上,那伐木工的头也...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